金曲國際音樂節(GMA)今年首度走進校園,邀請到羅大佑、林夕、黃韻玲、丁曉雯與陳宏宇等知名音樂人於北藝大舉辦「2017 GMA 金曲國際音樂節詞曲創作工作坊」,透過連續五週的密集課程,分享大師們多年在音樂製作的創作歷程外,同時進行實作分析與討論,帶領學員們展開詞曲創作的全新體驗。
羅大佑:歌詞不是「文字」 而是「語言」
其中在「詞曲授課」單元中,資深音樂人羅大佑老師分享說明《亞細亞的孤兒》、《只得一生》等作品。其中,《亞細亞的孤兒》這首歌當初是他在醫院實習時看,到一位病危的小女孩時激發出的創作,歌名是沿用作家吳濁流之小說《亞細亞的孤兒》,但在同一時間,因歷經中美斷交、美麗島事件等國內外政治經濟因素,改變了他創作的初衷,並將意涵更加擴大,因戒嚴時代要送審,故在歌名後加上 「致中南半島的難民」才過關。
羅大佑老師強調,創作不要太個人化,要將格局放大,並向外延伸。此外,歌詞不單是「文字」,而是「語言」,要把感覺表達出來。而身為音樂人,除了要會至少一種樂器外,在想要創作出好的作品前,要先成為好的聽者,多方面的吸收。
林夕:創作一點都不浪漫 而是很科學的分析
迄今已有3000多首作品問市的資深音樂人林夕老師則以歌曲《你的背包》為例,詳細說明每段歌曲填詞的過程。他表示,創作是非常不浪漫、不文字也不藝術的事,而是一項很科學的分析,需依歌曲長度來放入文字,並計算其字數空間。林夕老師表示,填詞的工作仍逃脫不了別人給的框架,如何從中找到自由感,那種如魚得水的自在,就考驗著每個人的智慧。
「寫情歌需要一顆敏感的心…」,他強調,心情好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寫不出來,那就去泡個澡吧。此外,善用工具書,以及多接觸不同類型的藝術創作,都會是很好的養分吸收。
黃韻玲:創作就像是玩樂高一樣 要多嘗試且勇於改變 建立自我風格
而黃韻玲老師則是透過一對一的教學,讓同學們發揮創意,進行即興演出,並分析其中的優缺點。另外在談到她的作品《心動》時,她說到這首曲子是她第一次沒有坐在鋼琴前面創作,腦海浮現的是初戀時回憶。當時的初戀男友是學長,有天在學校見面時,他告訴小玲老師:「中午一起吃飯,待會我會提早下課,在那邊的辦公室等你,我會哼唱我們喜歡的那首「啦啦啦」,你就會聽到知道我在那裡,想你,愛你喔!」而由那段旋律衍生出來的,就是張艾嘉導演在片頭的哼唱,一段只有男女主角才懂得旋律與約定。
黃韻玲老師提醒每位學員,「真正的唱歌(創作),是要唱自己的感受,去KTV唱歌,是唱別人的感受。」她並強調,創作就像是玩樂高一樣,能有多重組合,要多嘗試且勇於改變,建立起自己特有的風格,努力拼湊出自己想要的樣貌。
丁曉雯:創作應是活的 不要被框住
從事音樂創作30多年的丁曉雯老師則針對「旋律的分析」包括句型、複字、對句、長句等眾多項相關歌詞創作需注意的細節,進行一整套完整的詳細解說。丁老師提到,不要去想到底是詞意優先或是音樂性優先,創作應是活的,不要被框住。她認為,創作經驗不是準則,門派不同,方式就會跟著不一樣。此外,想要引起眾人的共鳴,就是商業創作,要拿捏好商業市場與藝術價值的區別,寫出民眾可以瞭解的文字,不是商業的東西,就留給自己慢慢品味。
而畢業於北藝大戲劇系的校友陳宏宇老師,則以「A&R概論課程」為題,分享他多年於唱片企劃與統籌的豐富實務經驗。
在5月27日於台視舉辦的成果發表會上,學員們分組上台呈現各自創作作品,而由楊凱婷等7位北藝大IMPACT音樂學程學生們以《孵夢》一曲獲得評審團獎, 另位由IMPACT音樂學程與音樂、戲劇、電影、新媒等五位同學共同創作之作品《吃掉我吧》,則是拿下第三名之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