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電視製片暨編導Norbert ter Hall 與Robert Alberdingk Thijm 在10 月21 日於電影系舉辦「電視劇工作坊」,分享所製作之《A'DAM - E.V.A.》這部喜劇影集的幕後趣聞與歷程,包括如何結構劇情的新方式,以及討論臺灣與荷蘭電視劇之差異等議題。
2011 年荷蘭公共電視台推出的《A'DAM - E.V.A.》喜劇影集在荒謬中找回人性溫暖,敏銳捕捉笑中帶淚的都會生活,在歐洲大獲好評。第三季預計今年11 月開播,目前該劇由美國FOX21 買下美版製作權,場景將從阿姆斯特丹轉至紐約。
Norbert ter Hall 導演表示,《A'DAM - E.V.A.》在荷蘭為高成本製作,但為求真實體現都市生活,劇組將參與人員縮編至9 人,使團隊更融入拍攝環境,許多片段甚至和演員對話的路人都沒有察覺攝影機的存在。他進一步說明,『A'DAM』在荷蘭語中同時代表『阿姆斯特丹』,而『E.V.A.』則有『周圍的人們』之意,因此該劇不僅關注亞當和伊娃顛簸不斷的戀情,中間更是穿插細微的都會人物觀察。劇中毫無避諱的討論種族、移民、階級、變性、死亡、宗教等議題,和兩位主角的情境呼應,當觀眾在為亞當和伊娃的窘事捧腹大笑的同時,也能從配角的遭遇獲得啟發。
「我們連Boom 桿都沒有帶,用一台休旅車載著拍攝器材,其他人騎腳踏車就上路了。」導演Norbert 笑著說,雖然人力精簡,但凡舉劇情、鏡頭、剪輯、美術、乃至音樂呈現都令人驚艷。導演使用明暗、悲喜對比的手法營造情緒,並藉由16mm 膠捲獨特的畫面氛圍將多種元素融為一體。
『與真實生活貼近』是該劇的主要訴求,因此許多畫面的臨演都是實際存在的人物。一場流浪漢敲破汽車玻璃的鏡頭,導演甚至讓該名演員先到廢車場實際練習後再進行拍攝。該劇同時大量使用不同族裔的演員,導演表示,荷蘭有將近30% 的外來移民,為了能夠體現當代的社會結構,劇中採用東歐、拉丁裔與亞裔演員,並且以演員的母語進行演出。
當同學問到如何掌握劇情節奏與角色特性,編劇Robert 說明,社交媒體改變觀眾對於事物的專注能力,因此他選擇打破故事框架,按角色特質書寫劇情,一個配角幾乎就是兩分鐘的短篇故事,貼合每一集的主軸馬上破題。該劇即以明快的步調在50 分鐘內完整交代10 人不等的角色故事,詼諧間又有老練的生活體悟,無怪乎成為歐洲當紅影集。
就影視環境而言,臺灣在人口比例、國家大小、身分認同、強國環伺等境遇與荷蘭多有相似之處。《A'DAM - E.V.A.》的故事因具有共通性而能不受文化影響,突破限制在荷蘭之外產生共鳴,獲得國際好評,值得臺灣影業借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