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於10 月1 至2 日舉辦「第二屆臺灣與亞洲電影史國際研討會:比較殖民時期韓國與臺灣電影」,邀請日本、韓國、美國、臺灣等地對殖民時期朝鮮電影史及二戰前日本電影歷史研究領域之專家學者蒞校進行主題演講、講座演講、論文發表與圓桌論壇。

此次國際研討會特別邀請到日本電影史權威、姐妹校日本映画大學校長佐藤忠男教授以「日本統治下的朝鮮電影和日本電影界」為講題,發表主題演講。佐藤教授提到在日本統治著朝鮮時期(1910 年至1945 年)政治家伊藤博文如何利用電影拍攝來控制朝鮮皇族與人民的反日活動。他強調,當時電影製作在日本已經相當發達,也因此,臺灣和朝鮮的電影史始於日本統治時期,並帶入許多新鮮的文化。

其中,結合電影的「辯士文化」,除在日本外,臺灣、朝鮮與泰國也十分普遍。以「電影」來說,在泰語被稱為"jipun", 也就是「日本」的諧音,即使當有聲電影出現後,外國片在泰國各地巡迴放映時,還是會刻意將影片原來的聲音調低,改為較受歡迎的辯士說明的方式,直到1970 年代這樣說明的形式還存在著。

另舉辦的四場講座演講,則分別由東京大學宗教學系宗教史講師四方田犬彥以「皇民化政策下朝鮮電影對兒童影像的再現」為題,美國耶魯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學學系Aaron Gerow 教授以述「殖民時期韓國電影與內化問題」為題;韓國成均館大學大學校比較文化研究所研究員李英載「皇軍之愛,為何死的不是軍人而是她? 等待的通俗劇《朝鮮海峽》」為題;以及韓國電影資料館蒐藏部主任鄭琮樺博士以「殖民現代化
韓國的有聲製作方式與產業體制」為題,提出其獨到之觀點和與會者進行分享。

而在兩天的活動中,也放映數部於1933 年至1943 年的相關影片,如梁柱南導演的《迷夢/ 死亡催眠曲》、崔寅奎導演《授業料》、劉吶鷗導演《持攝影機的男人》與清水宏導演《莎韻之鐘》等作品,提供與會者欣賞與進行意見交換討論。
    位置
    資料夾名稱
    關渡通訊
    發表人
    秘書室
    單位
    影音網 (root)
    建立
    2017-06-20 00:00:00
    最近修訂
    2021-03-15 14:5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