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於11月23日邀請與姐妹校法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Fabienne Galangau Quérat副教授蒞校進行為期兩周之教學交流。Fabienne副教授除於文資學院進行各項課程研討外,並舉辦「連結藝術與科學:以法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為例」文化資源前瞻講座,透過與三位藝術創作者合作的藝術計畫之實例說明,進而探討當代藝術家如何藉由與博物館的合作,表達對於生物多樣性、環境變遷、地球暖化等當代自然與社會議題的關懷。

Fabienne副教授提到,20年前重新翻修展示且引起全球矚目的演化廳中堂的動物大遊行展示便是由藝術家René Allio之構思。René主張應自然顯現博物館自身的美,引導觀眾走入自然情境中,拒絕採用平述的科學解說文字來呈現。而該展示因而成功地在參觀者中建構起新的認知與前所未有的美感經驗,透過不同的故事,與一連串的觀點呈現,使每項參觀都變成是獨一無二的。

第二位談到的藝術家是Camille Henrot,他利用自然四大元素空氣、水、火、土及人類的生長四階段,企圖以混沌的狀態表達宇宙歷史,探究該館中堆積、分類以及命名物件等課題。最後一位則是澳洲籍的環境藝術家Janet Laurence 則於該館製作展出以「珊瑚礁的復生」為主題的作品,期透過再生、復甦來感動觀者,重新體會珊瑚之美,讓人類重新面對自身與自然的關係,並對自然與人類如何共生作出提問。

透過這些案例,Fabienne副教授欲與師生們開啟與自然科學博物館不同可能性之對話,並呼應當前在巴黎舉辦的氣候變遷會議(COP21),和與會來賓分享同時在巴黎舉辦的ArtCOP21和巴黎當代國際藝術博覽會(FIAC2015),重新思考自然史研究的博物館機構應具備何種創新思維,整合跨域資源與當代藝術語言,將科學和藝術連結成更具詩意的博物館展示。

此外,Fabienne副教授此行也在文資學院如博館所以「博物館與環保議題:臺灣與歐洲的案例」作專題討論與分享其策畫機構史的經驗;另於藝教所講授「博物館作為媒體與社會實踐的一環」,以及與IMCCI的外籍學生們透過專題課程一同探討非物質遺產保存和社區發展實務和分析。

而透過一系列課程安排與講座經驗交流,進而也激盪、拓展同學們在實務和理論學習的國際視野。

 

    位置
    資料夾名稱
    關渡通訊
    發表人
    秘書室
    單位
    影音網 (root)
    建立
    2016-01-26 00:00:00
    最近修訂
    2021-03-15 13: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