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於4 月1 日起舉辦一連五天的「完全演劇職人工作坊」,邀請到日本劇作家平田織佐(Hirada Oriza) 蒞校教授指導,藉由課程講授與分組討論,深入探索、體驗其特有劇場編劇與導演風格。
而為了讓在這次的工作坊提前進行暖身,戲劇學系另也於3 月份安排了共計6 場的《演劇完全手冊1.2》平田織佐紀錄片分享會,讓同學們藉此機會,先行瞭解平田教授的創作手法與風格。
出生於1962 年的平田織佐老師屬於日本所謂的「第三世代」的劇作家與導演,身兼日本「演劇人會議」理事長、日本大阪大學的專任教授、劇場經營者等多種身分。1994 年,榮獲日本最重要的劇本獎—「岸田國士獎」,而他與機器人科學家石黑浩合作「機器人劇場計畫」,以《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一劇讓真人與機器人在同一舞台上演戲,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風潮。
平田織佐教授積極提倡「現代口語戲劇」理論,就是要把表演的語言回歸到日常的語法上。他認為,「說話」只是人類行動的其中一個活動,在說話期間,同時是有著其他的身體活動。所以,平田教授作品風格自然,對人與人物的深切理解,筆觸細膩、描寫自然寫實卻不失幽默諷刺。
另外,配合說話和行動上的自然神采,呈現人物最真實的狀態,讓表演還原、貼近生活的面貌。
劇研所表演組鄭凱云同學表示,參與這次的工作坊,除了學習到許多的編劇概念,也在導演及表演上得到思考與啟發。舉例來說,在面對台詞時,一般演員的慣性是接到劇本分析思考後,便努力的背熟台詞進而呈現,而平田教授則提供了一些可以思考的方向,例如「避免聲音的單一性」、「別被強度台詞牽著走」、「讓說台詞成為全部戲劇動作之一」等。
整體來說,當面對不同的人際關係時,身體自然會有不同程度的反應,如投射對象、肢體強度與聲音音頻等,這一切都是自然發生的,也因此,不會有太乾淨的狀況發生;此外,在肢體和語言上加一點細微的多餘動作,反會讓角色以及台詞更為成立與生動,觀眾也可進而接收到演員要傳達的訊息與產生同理心。
另一位研究生賴孟君同學則說到,平田老師提供練習的劇本,其中部分寫作的格式跟樂譜的道理一樣,強調著每個角色都像一把樂器,有時對話,有時獨奏,有時會交融在一起,刻意模糊主旋律;然而,這樣的書寫方式可完全突破自我的盲點,也解除了寫作的相關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