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藝大電影創作學系於4 月26 日舉辦「東亞脈絡中的早期臺灣電影:方法學與比較框架 Early Taiwan Cinema: the Regional Context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國際研討會,邀請中、港、臺、日等專家學者們齊聚一堂,並就「臺灣電影早期(日本殖民時期)的歷史」、「中國電影早期的歷史」、「早期電影史的研究方法」等議題進行論文發表、意見交流與座談。
此次研討會特地邀請香港電影資料館特約研究員羅卡先生,以「早期香港電影研究的盲點」為主題,分享他的獨到見解。羅卡先生認為,早期香港電影的研究和其它華人地區電影的研究應是互聯互動的,不宜死守獨家門戶。此外,談及早期香港和臺灣電影,乍看關聯甚少,細看則仍有可鑽研的關聯。此外,比較起上海華影與東北滿影的電影製作,和其它國語片在港台兩地的流通和觀眾接受情況,則可側面反映出戰時兩地人民不同的生活狀況。
另外,北藝大電影學系李道明主任針對「永樂座與日殖時期臺灣電影的發展」,提出他的看法。李主任說明,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大稻埕地區之戲院「永樂座」,是一家由臺灣人經營,少數照顧本島觀眾的戲院,它也是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以前,臺人及居臺日人所製作的電影首映的地點,並且許多自上海進口的中國電影也選擇在此放映;且在1919-1939 年的20年間,它也見證了本島人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經營臺灣電影產業的興衰與發展脈絡。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李道新教授則以「從臺灣到滿洲:帝國的鄉村凝視與殖民的文化統合—以臺灣教育會攝影的《幸福的農民》與“滿映”製作的《光輝的樂土》為例」,探討所謂的「國策電影」,是由謊言和幻覺編輯而成的影像,也是歷史留下的另一種「證言」。
在這次的研討會中,另有多位專家學者發表論文,包括日本大學文理學部三澤真美惠教授的「研究日本殖民時期臺灣電影歷史的方法與問題」、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葉月瑜教授之「演繹『影戲』:早期華語電影研究的若干問題」、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石婉舜助理教授的「戲院與殖民地社會─日治時期台中州的狀況」等多篇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