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學期卓越計畫韓國行獲豐碩成果後,音樂學院院長潘皇龍及傳音系主任吳榮順,再度帶領系上教師及傳音系南北管樂團赴越南,進行為期5天的傳統音樂文化交流,行程包括:座談、訪問與學術上的交流…等。在決定行程之後,我們開始徵選團員、定期練習。在此次活動中,有一位在胡志明市台灣學校任教的邢筱寬老師,幫著我們處理了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事情,因為她的熱心與對越南的瞭解,讓我們所有行程能順利完成。
這次越南行我們不僅安排了古琴、琵琶、南管樂、北管樂等各種不同的樂曲,還預計跟胡志明市音樂學院師生共同演出一首越南當地曲子「黑馬調」,這是我們的第一次嘗試。在越南的5天行程中,我們不僅嚐到了越南當地的各種特色小吃,更感受到當地台商的熱情,雖然他們對傳統音樂一知半解,但是當他們看到自己國家的同胞、聽到自己國家的音樂,不僅撫慰了他們的鄉愁,更讓他們展現了團結的一面、出錢出力、熱情招待與參與。而經由音樂的交流,越南當地老師同學,更與我們心心相惜,由此我們也更深信,實力是最重要的。
6月15日當天,北藝大師生一行人(37位團員)搭乘一早的飛機由臺北飛往越南胡志明市。抵達當地就立刻受到胡志明音樂學院、胡志明市台灣學校的老師及台商們,熱情的拿著鮮花與歡迎布條前到機場迎接我們。讓我們浩浩蕩蕩的一行人感到備受禮遇。隨後,我們一行人前往此行活動的第一站『胡志明市台灣學校』。目前有學生500多人,隨台商積極前往越南投資,預估4年後學生總數將成長1倍達到1000人。授課內容採用台灣的教材、師資授課,是越南唯一以全中文授課的學校,自幼稚園到高中十五年一貫制,為了因應未來快速成長的學生數,正為中學部學生興建綜合教學大樓。在此,我們展開了第一場的演出,由於主要的觀眾群為國小學生,所以在曲目安排上選擇較為熱鬧活潑的曲風。即:北管:牌子「新普天樂」、鑼鼓「三關」、戲曲「賣酒」;南管「霏霏颯颯」;琵琶曲「彝族舞曲」。另,請黃瑤慧老師擔任該場音樂會主持人,為台下的同學做曲目上的解說。小朋友們聽到來自台灣的大哥哥大姐姐要為自己演出家鄉音樂都十分興奮,且十分認真的聆聽。為了感謝我們的到來,胡志明市台灣學校的校長更準備了感謝狀,為我們旅途的第一站留下美好的開始。
6月16日的行程是『胡志民音樂學院』的演出,這則是此行的重頭戲。該場節目除了『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的師生聯演,『胡志明音樂學院』也表演兩首越南傳統曲目,且在節目最後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的學生合演越南當地著名的曲子「黑馬調」。為了這首曲子可說忙壞了北藝大傳音系的蔡淩蕙老師,在台灣拿到樂譜後即在短短的幾天內將越南樂器所演奏的樂譜改成符合台灣南北管樂器所能演奏的版本。所以不只是台上的同學,系上的老師、助教們都付出很多在這趟越南行上。
最後一天,早上的行程是先到『胡志明音樂學院』進行兩國間的傳統音樂文化交流。這幾天下來陸續欣賞到許多越南的傳統音樂,對於這些樂器大家都充滿了好奇,藉此機會總算能仔細的看清楚。首先,雙方師長及演奏人員輪流上台介紹每個樂器的特性並演奏一小段,幾乎變成了台灣越南傳統音樂介紹的講座課程。直到介紹結束,大家才分別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樂器進行個別交流。演奏笛子、拉絃樂器的同學相互討論樂器特性、材質、演奏技巧…等;老師們則針對傳承、教學等問題做討論。在雙方的討論下不難發現中國文化對越南的影響,及流傳至越南後其音樂風格的越南化。
在每次的交流活動中,我們都會特別注意不同國家在傳統音樂教育上的教學與傳承,如何讓民間的音樂存活於學院並發揚光大,這是一個很難的課題。該保存或者該創新?或者該如何拿捏兩者的份量?也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兩趟的國際交流下來,看到不同國家、不同的處理方式與態度,讓我有許多的想法與借鏡。在全球吹起民族風與重視各國文化的同時,對於從事傳統文化的我們,更應該藉由這波浪潮增強自己站穩腳步。
在越南的最後一個行程是拜訪丁寧先生及欣賞他們的越南傳統音樂演出。這是一場小卻精緻的演出,丁寧先生、明霞小姐分別演奏了竹琴、口簧琴、笛、簫、月琴…等等樂器,其中最特別的是他們所合奏的石頭琴,無論是大小、音高、音色皆是仿製於具有千年歷史的石頭琴,敲奏出來的聲音很是悅耳,讓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丁寧先生演奏樂器與歌唱時,那份自信、沉醉於音樂中的神態,與之前在泰山島、花園餐廳、宮廷餐廳所看到的那些演奏人員,把音樂演出當成好似在做例行工作般的演奏態樣,真是截然不同。這也同時提醒身為演奏者的我們,即使是已演奏過許多次的曲目,每一次都應當努力地、完美地去詮釋與呈現音樂。
揮別丁寧先生與明霞小姐,也是到了結束越南之行的時刻。回想過去幾天裡,除了第一天之外,其餘的每一天都接觸到越南傳統音樂,而透過與『胡志明音樂學院』交流,以及欣賞丁寧先生他們的演出,大家都近距離地聆聽音樂。此外,也實際接觸了樂器;對於越南的傳統音樂的確是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