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過大半個地球,經過36小時的飛行與等待,舞蹈理論所鄧安琪同學終於順利抵達這次的目的地-位於巴西的薩爾瓦多城(EL Salvador),也開始了她為期23天的一系列旅行與學習計畫。而這個充滿古文化與非洲後裔的城市,也帶給她對生活有著另一層的想法與體會。

 多數人都不懂,為何要選擇到大老遠的南美洲去旅行,但對於鄧安琪而言,點燃她這個想法是因在2004年的夏天,她在朋友的邀約下接觸到巴西的武術舞蹈Capoeira與民間舞蹈Samba,首次接觸到與自小學習西方芭蕾與現代舞訓練有多處相異的Capoeira及Samba,對她來說是不同的嘗試,也是十分新奇的。她說,這些舞蹈維妙的融合著體操動作,並挑戰著身體平衡與柔軟,在流暢的動線中,展現著舞蹈的優雅姿態與力量的特質。之後,她也加入了幾位同好所組成的Capoeira社團,以自學跟相互切磋的方式來練習,而這也就是開啟了之後到巴西之旅的那把鑰匙,希望能有機會可以更進一步、更深入的了解巴西的文化與舞蹈。

 鄧安琪談到,當她一抵達薩爾瓦多城,這個由葡萄牙於1549年建城,且為巴西境內保有非洲奴隸文化的古城,放眼望去,大都多是非洲後裔,皮膚白皙的她,反而成了少數人種,而之前用來販賣黑奴的市集,現在也改成觀光商場,在看似熱鬧的觀光景點,然而背後的滄桑歷史卻是讓人鼻酸的血淚史。而除了在落差極大的上下城稍做停留參訪外,即開始她這次到巴西學習傳統的 Capoeira等舞蹈課程。她說到,在當地的Pelourihno區,有政府開的舞蹈學校(Escola de Danca),平均單堂課為10塊巴西幣(約台幣200元),但若上一個月8堂課卻只要20塊,甚至有些還是免費課程。除了 Capoeira外,在那還可以學到各式各樣的非洲舞蹈,如非洲舞(Afro)、巴西非洲舞(Afro Brazilian)則是當地最熱門的課程。

 她說明,這些當地舞蹈有很多上半身軀幹傾後仰的大幅動作,有時相當迅速,需要搭配相當柔軟敏捷動作能力,且骨盤的前後推動或是扭轉也是基本的動作之一。此外,非洲的音樂除了重拍多外,也穿插著許多碎拍,因此,腳步就須踩在碎拍上,而身體的擺動則是在重拍上,再加上臀部盡情且有節奏感的抖動,讓這種多重韻律的舞蹈相當具有挑戰性。另外,要特別介紹的舞蹈稱為Axe,它是當地特有的舞蹈,它的伴奏音樂跟Samba有點類似,但有更多的鼓聲,且多了份輕鬆的感覺。

 Capoeira之所以會稱為巴西的國武,主要是因為非洲的黑奴在被送往巴西薩爾瓦多城後,逐漸在當地發展出的武術舞蹈。而日子一久,傳遍了全國成為獨具風格的傳統文化。在薩爾瓦多城這個發源地,她發現到原來這項融合武術的舞蹈還細分為兩種,一為Capoeira Angola,另一為Capoeira Regional。暫且不論是前者的,或是後者較現代的Capoeira,對她而言,真正的Capoeira是一種集合舞蹈與武術肢體、鬥智、音樂以及文化的綜合藝術,雖其動作具有攻擊性,卻不以攻擊為目的。反到是絕大部分都是以交流,或是點到為止的方式來切磋彼此的技藝。而除了舞蹈之外,鄧安琪表示,音樂可說是巴西人的靈魂。在那裡,不論男女老幼,每個人似乎天生都擁有強烈的節奏感。就以打鼓而言,任何的音樂節奏,都可以用簡易的工具就敲打出來,她也順道拜師學藝,跟附近的小朋友學起當地的Pandeiro(巴西特有的手鼓,比鈴鼓在大一些)。

 而這次的旅行,對鄧安琪來說,是定點的,卻是深入的,她並沒有東奔西跑去看看別的城市,除了把重點時間都放在舞蹈的學習上之外,她也完全融入到當地的生活,與親自探索當地宗教Candomble(一種結合天主教與非洲的多神教)的神祕。她說到,若要對薩爾瓦多城人們的生活作一註解,那就是一種活在當下、達觀自在的生活態度。雖然窮但仍能輕鬆、樂觀的面對,很容易滿足生活的一切。這是鄧安琪的巴西之旅,也希望藉此讓更多的人瞭解與知道Capoeira,這個來自南美洲遙遠國度的舞蹈。

    位置
    資料夾名稱
    關渡通訊
    發表人
    秘書室
    單位
    影音網 (root)
    建立
    2014-03-04 00:00:00
    最近修訂
    2021-03-15 11:5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