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報導 資料來源/關渡美術館】張光賓老師是傳統書畫美學的傑出行者,跨越近一世紀的研究、創作及教學生涯,年屆九十五高齡的他於書畫藝術猶然自強不息。此次展覽包含張光賓大師在九三高齡,費時半載所書寫的「草書唐詩三百首」卷軸和焦墨山水近作。如果我們試著學張大師常說的「靜下來,放輕鬆」,面對作品不只浮光掠影的觀其大略,而更貼近作品,緩步觀覽,或許會發現他書畫裡每個點劃正在為我們薰習一種人生態度--「自在」。
張光賓大師的創作格局不是耽溺小巧筆墨技藝者所能夢見,帶有草篆筆意的焦墨點描山水,以不帶執見的玩心自在點寫心象以供臥遊,畫法與書法不僅相通,已是一如。
八十七歲以後,焦墨點跺的山水輔以草書長款,不僅妙作迭見,也因為深湛的草書功力,統一了勾點與款識的境界。九十一歲蛻變出焦墨排點皴法,山巖造形更加從心所悅,尺幅也多長卷厚冊鴻篇巨帙,輔以遒逸自在的長款,使其躋身風格卓特氣象恢宏的大家之林。最妙的是晚年變法,完全脫化,書畫與人俱入老境,越老越妙。
張大師對草書的研究、推廣和創作質量,是在于右任領導的「標準草書」之後,最有成就的書家。為了後輩學子容易識讀草書結組,從崔瑗《草書勢》「抑左揚右」、「圓不中規,方不副矩」二語啟發他整理出二十六條簡易的識草口訣。反觀以往學習草書的人,總是從《十七帖》、《草書千字文》、《書譜》等帖著手,但是這些法帖不僅字數有限,文義的流通性也不高,容易造成入手的障礙,讓初學者覺得草書懸遠而視為畏途。他為未來的習書者便利著想,先後以草書抄錄流通廣泛的詩詞名著,如「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菜根譚」、「東坡樂府」、「道德經」、「陶淵明集」…等冊頁,無疑將會成為未來學習草書的人最容易入手的範帖,裨益將極遠大,可見其推廣草書的苦心。
張光賓大師對生命的通透與態度的豁達,反映在他書畫的筆線質地和意境的追求裡,他的水墨與近現代多數再現局部視覺世界的手法迥異,是典型在書畫作品裡能映射宏觀天地的創作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