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劇場藝術研究所研究生 鄭尹真】教育部獎勵本校教學卓越計畫之戲劇系「丹麥歐丁劇場工作坊」計畫,由馬汀尼老師、林如萍老師帶領10位戲劇所博碩士研究生及大學部學生,3月底啟程遠赴北歐,參訪當代戲劇巨擘「歐丁劇場」(Odin Teatret)。在為期9天的工作坊之中,近距離接觸劇團創始人尤金諾.芭巴(Eugenio Barba)等劇場資歷平均30年以上的歐丁成員,透過教學講課、創作示範、欣賞演出、實際身體訓練與「以物易物」交流,深入了解該歐丁理念與表導演工作方法,一窺「劇場人類學」精髓,經驗彌足珍貴。
此次歐丁劇場工作坊主要內容包括「歐丁傳統」、身體訓練、演員工作方法呈現、演出欣賞、劇場打理以及與芭巴導演每天會面談話。所謂「歐丁傳統」,乃是由劇團演員分享個人長年從事表演工作的心法,內容多樣,有中南美洲的戰神舞(Candomblé)、聲音共鳴、中性姿勢、「推」「拉」相對力量原則及音樂發想、劇場電影創作、巴西「以物易物」影像記錄等。從中不難發現,所謂的「歐丁傳統」並非定於一尊,其實是成員各自長久發展累積,建立了個人傳統,合而為歐丁整體。歐丁資深演員蘿貝塔(Roberta Carreri)形容,正因為他們之間如此不同,歐丁劇場這株大樹才能平衡生長,欣欣向榮。
為了讓學員更了解歐丁演員的工作方法,除了前述歐丁傳統介紹,工作坊還特別安排演員示範排練古典莎劇《奧賽羅》與挪威劇作家易卜生代表作《玩偶之家》。兩部劇本都不曾由歐丁劇場實際演出,也不是歐丁演員所熟練的文本。
經由兩兩一組的演員分飾奧賽羅與伊阿苟、娜拉與其丈夫,帶著劇本或熟記妥台詞,在眾人面前實際排練,嘗試彼此搭配,運用簡單道具,取捨每一次的發展,並直接告訴所有學員他們為什麼這麼做,對於在場不少表演學生而言,這樣的經驗好比武俠小說中後生晚輩目睹高手過招,不但大開眼界,更獲益良多。
於每日傍晚與尤金諾.芭巴大師對談,是眾人最殷殷期待的時刻。短短9天之內,他以其鏗鏘有力的義大利腔英語,慷慨分享歐丁劇場一路行來的風景。這個團齡45足歲,堪稱劇場奇蹟活標本的歐丁劇場,原來也曾有過解散休團、人才來去不定、後繼新血培訓團內見解不一的時期。
劇場初成立10年時,因為巡迴至法國演出一炮而紅,部份演員無法抵抗蜂擁而至的讚揚,工作態度變質;「當演員開始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他就完了。」尤金諾.芭巴大師如是說。他當下決定休團,接著往後2年,願意留下的演員就跟隨他閉關苦練。沒有演出,遠離掌聲,日子倍極艱辛。熬過了這一難關,打下歐丁劇場更堅毅強韌的體質,至今劇團從上到下每位成員,人人耐操肯做,無私無我,得來不易。
舉例來說,歐丁工作坊項目裡最重要的「劇場打理」,原來是每個人都得挽起袖子打掃環境。演員蘿貝塔表示,歐丁從來沒有錢請清潔人員,通通自理,唯一標準就是「你要讓這個空間閃閃發光」。
在歐丁週,每天午餐時間一過,從教授到學生,導演到歌唱家、舞者、演員,全部得幹活。由最小的細節便可看出這個劇團長存至今的原因。
此外,歐丁劇場行之有年的「以物易物」(Barter),也在此次工作坊將近尾聲時,邀請學員與當地老人院及舞蹈學校交流。
負責人凱(Kai Bredholt )將來自世界各地的表演片段大膽編輯,如以太極拳套搭配英國情歌,丹麥單人脫口秀接著台灣布農族八部合音,法國現代舞結合南管清唱等,效果迥異,令人耳目一新,帶給所有參與者難忘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