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譽國際知名小提琴家胡乃元於11月30日蒞校擔任音樂學院大師班教授,此次專題講座以「從過去的錄音聆聽音樂的學習」為題,除了教導同學如何瞭解樂曲及相關演奏技巧外,同時也播放早期音樂家們的錄音與影片,讓同學們聆賞不同大師對於樂曲詮釋之情感及技法表達。
胡乃元老師強調,不論學習任何東西,首先一定要瞭解動機為何。他表示,有些家長讓孩子學音樂是為了考進好學校,立志做音樂家,賺大錢等,而非出自於對音樂的喜好與感動。但對他來說,當初學習拉琴,是希望透過小提琴,把最好、最美的音色表現出來。他認為,音樂是活的、主觀的,每位演奏者都可以自己揣摩曲風,整理出一套方式來詮釋樂曲。他提到,在幾次跟學生們的互動中,發現同學們學習到的僅是模仿技法,而非深入對樂曲的認識與瞭解。一般錯誤的認知皆以為是學習老師的技法,要拉的很像,甚至會拉就好,卻忽略應要加入自己的情感,再經過融會貫通後,表達出屬於自己的作品,才算是真正的演奏。
對於欣賞聆聽早期大師們的作品,胡老師認為這是非常好的一種學習經驗。他同時介紹與解說Eugène Ysaÿe、Jascha Heifetz等大師們的錄音與影像作品,過去的大師前輩們在演奏時,是如此生動地將其豐富情感融入,可以用掏心掏肺來形容,有時從演奏者的表情,都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樂曲所要表達的意境。他表示,小提琴是非常人性的樂器,在每次的學習過程中,要不斷地吸取不同的經驗,檢視自我成長了多少,而不是為了交作業給老師,等著一張滿分的成績單。不斷自我要求、作好基本功夫與充實累積演出經驗,是胡乃元老師最重視的學習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