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藝術大學「AIM 2020 北藝大文化政策前瞻論壇」第二場,於12月16日邀請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先生以「培養文創的核心能力:學會說寫有意義的故事」為題,探討推動國內文創產業發展所需具備之軟實力,應從基本教育著手,而培養說寫有意義的故事能力,能將歷史與經驗結合為一,讓創意思緒更加活絡。
擔任主持的北藝大朱宗慶校長於引言時談到,文創產業是近年國內外都相當具有話題性之熱門議題,而國內也開始從理念宣示層次走向實踐層次。曾志朗政委是國內「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第一線人員」,掌握教育與文化政策方針,更是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人物。某種程度上,他的看法就是代表政府的文創政策,且他的分享更能提供因應未來發展趨勢之脈絡。
產業界的Business Model vs. 文化界的藝術無價觀
200億的開發基金即將注入文創產業
針對即將完成審查的文創法,曾政委說到,這項法案若是能順利通過,對於台灣推動文創產業具有相當大的意義。而當法令正式通過後,政府就能有一定的作為。舉例來說,從開發基金過來的200億文創基金,至今只有少數人可以拿到,因為大多數的申請者,對於動輒需要上千萬資金的開發基金而言,都只是幾百萬小金額申請,不足為道。對文化界的人士而言,他們的藝術是無價之寶,然而,站在投資者角度來看,此與現實的Business Model有著觀念上之差異。所幸,文建會在這一年多來,努力建立起雙方之溝通平台,及積極培育相關專業人才,且於法令規範上做適度的修改,讓文創法可以更貼近藝文界人士的需求,而非繁瑣到無所適從。在這六大新興產業旗艦計畫中,台灣民間的表現遠勝於政府單位,而未來200億的開發基金將一一注入文創產業,期許能帶動文創產業崛起,與相關專業人才的加強培育。
從人類文明談起 文化傳承就是從說故事開始
將故事說完整才會撼動人心
不論是西方的「Once upon a time⋯.」,或是東方的「很久很久以前⋯.」,這句話永遠都是全世界通用的故事開場白,他認為,從人類文明談起,所有文化之傳承就是從說故事開始。而說故事也有它一定的架構,不外乎時間、地點、主角、背景、發生事件等來串連起動人的內容。然而,台灣的教育始終沒有專門培養「說寫」的一堂課,若具有這樣的能力,即使是一篇生硬的科學研究,也能以精彩的文筆與豐富生動的比喻,讓內容變得有內涵,引人入勝。他強調,若是所具備的認知不夠,無法將歷史背景串連起來,那麼對於事物的瞭解就會不夠深入與透徹。他說明,美國有研究指出,課堂上固定設計以「情況劇」的模擬演出,讓學生們做分組討論、意見交換、編劇,進而做角色扮演是有助於增進學生們的表達能力,而再加以改變觀眾的身分(如全部是母親、父親、小朋友等),不難發現這些表演者在表達上會有語氣上及肢體上的差異,而這些日積月累的表達能力就會被訓練成一種生活的基本習慣,在遇到狀況時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呈現出來,絕不是被動式的學習與思考。
培養多元智慧 學習欣賞別人的優點
學會說寫有意義的故事 是文創之核心力量
從發掘出的西安秦俑見證了2千多年前的長安城多元文化,義大利威尼斯拍下的空照圖透過歷史學家之分析,發現到消失已久的古羅馬城遺跡,「考古」讓歷史故事變成真實,也讓傳說不再是空幻,更看到了每個流傳下的故事其中的深度與廣度,曾政委利用每個圖像,述說著背後蘊含的意義。他解釋,所謂的智力測驗並不能提供百分百的結果,因為文化、社會地位、環境背景之差異,讓這些測驗結果變得不客觀。
最後,他以著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兩座建築物羅浮宮與UCLA醫學院為例。他提到,貝聿銘設計的建築物在每個細節上都相當的重視,他待在建築空地上長達一星期的時間去觀察光影的變化,只為蓋出一座充滿陽光的建築,而透過光影的變化,也讓他的建築承現出多樣的動人面貌。然而,貝聿銘的用心與巧思也經由時間的證明,讓世人對他的巧奪天工、獨具慧眼而讚賞不已。每個人、事、物透過有架構、組織與豐沛的文采,就能說寫出扣人心弦的故事,而編有意義、好聽的故事就是文創產業之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