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藝大圖書館國家文藝獎講座於12月14日邀請到橫跨電影、電視、舞蹈、傳統戲曲、現代劇場等多元領域的表演藝術家吳興國老師蒞校分享他的創作歷程。會中,除介紹敘說個人學習經歷外,吳老師也透過相關播放作品影音資料帶領所有與會者,穿越東西文化,體驗融合傳統戲曲與現代創作的新視野。

吳興國老師首先談到,從傳統戲曲出身的他,一直以來,想做的都是如何與傳統有所連結。而從在劇校學習的階段,他就瞭解到,「機會」是從不會等人的。他強調,當「機會」來臨時,那同時也是一個新的「試煉」的開始,驗證自我實力的時刻。因此,自小為了爭取能上台表演的機會,他從不會因為老師的要求才練習,而是緊緊抓著每分每秒,認真努力地學習。

「藝術表演應是具有無限想像與創意的…」吳興國老師如此說著。他解釋,一次在與歐丁劇場大師尤金諾‧芭芭(Eugenio Barba) )的工作坊中,大師請他們拿一本唐朝詩詞,並選出其中一首,將其中的「動詞」找出,並用肢體呈現出來。現場他們以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為例,其中,「月落」與「烏啼」皆是動詞,而從在場每個人透過肢體所呈現出的表演方式,也因人而異,巧妙各有不同。

他說明,傳統戲曲的「唱、唸、做、打」說起來容易,但實際要精準地做到並不簡單。舉例來說,他曾問國際著名環境劇場大師謝喜那教授(Richard Schechner),東方戲曲表演與西方百老匯的不同為何? 謝教授表示,西方劇場是始於文學再發展,再藉由融入歌舞,來吸引觀眾的目光。然而,東方的劇場則是演員為主,每個人皆要具備優美的唱腔、道出對白、做好表情身段,再搭配上肢體舞蹈等完整的表演能量,加上自古以來蘊含的豐富文學與美學作為基底,消化之後,才能完整地做出呈現。

不論是改編莎士比亞四大悲劇《馬可白》的《慾望城國》、融入電音創作的《水滸108》,以及《李爾在此》、《奧瑞斯提亞》、《夢蝶》等知名作品,吳興國老師這一路在嘗試呈現有別於一般傳統戲曲創作時,也經歷承受了許多的批評與抨擊,但他卻從不退縮,堅持著自我的信念,在舞台上不斷努力不懈。然而,當這些作品在國內與國際間各大藝術節精彩呈現,受到各界熱烈迴響時,也就是對他與團隊的最大肯定。
    位置
    資料夾名稱
    關渡通訊
    發表人
    秘書室
    單位
    影音網 (root)
    建立
    2014-01-07 00:00:00
    最近修訂
    2021-03-15 10: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