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藝大新媒體藝術學系舉辦之「關渡光藝術節」,今年以「聲音如何召喚光」為策展命題,打造創作主題《幻響 Illusonic》,於科技藝術館展出5件融合各種機械動力裝置、燈光、雷射、AR、及太陽能等不同形式和多樣媒材創作之作品,同時今年也將展演場域從戶外移入可控黑盒展廳,藉由專業精準編排聲、光與場域的即時關係,開啟觀眾體驗多感官的沉浸式聲光饗宴。
此外,在10月17開幕式當晚,以及18日、19日與25日閉幕式活動日,主辦單位安排了共計10場的聲響藝術表演,邀請到16位分別來自國內外包含奧地利、澳洲及加拿大等新媒體藝術家,透過這群跨域創作者於動態光場中實驗「聲光同步」對感知的影響,呈現不同內容型態融合聲音與光影之演出,進而回應光藝術在數位轉型下的擴充,以「可被參與的媒體系統」重構觀看語法,帶領觀眾從「看見光」走向「聽見光」。
劉錫權校長於開幕式儀式上談到,邁入第十屆的關渡光藝術節對於新媒體藝術學系師生而言,是今年度最重要的展演之一。而這棟新成立的科技藝術館更是一棟跨域教學的重要場域,相信藉由這一系列的展覽活動,能讓學生學習如何與來自國外的藝術家們相互合作及交流,進而擴展創作視野及國際觀。史明輝院長表示,關渡光藝術節自2016年創辦以來,師生無不用盡心思,打造各類型結合新媒體藝術的年度慶典活動,從戶外至室內的專業呈現皆獨具巧思。
藝科中心王俊傑主任指出,這棟科技藝術館歷經超過十年的時間,終於在兩年前正式完工。在「關渡光藝術節」舉辦十週年的重要時刻,藝科中心與新媒體藝術學系能再度攜手合作,這是很重要的一項里程碑,也期待藉由展覽展開的各項國際交流圓滿成功。
新媒系王福瑞主任強調,常常有人問到何謂「新媒體藝術」,而相信來趟「關渡光藝術節」就會獲得最佳的解答。同時透過光藝術節的舉辦,也可讓同學們接受到更多不同的創作刺激。此外,王主任也解釋今年的主題《幻響 Illusonic》也是為紀念已故校友-新媒體藝術家葉廷皓,故截取他在2024年於臺中歌劇院呈現之作品《幻象的殘響Reverberation of Illusions》其中兩字,帶著傳承與祝福的寓意,開拓新媒體藝術未來更美好的道路。
策展人王連晟老師也進一步說明《幻響 Illusonic》,其實代表著一種聲音跟影像,也因此,今年展覽試圖藉由這些抽象,以及用能量去驅動高張力的這些身體感,進而打破資本主義下對於欲望的一種均值化,讓人類重新的去喚起一種關於虛構的能力。
這次展出的5件作品其中包含由碩士生何芯源、何書賢以太陽能板將光能轉為聲響的《月偏蝕Lunar Eclipse》,另一位碩士生陳智彥作品《浪潮之上 Above the Waves》為呈現即時轉譯全球閃電資料。
《科技法術:光之結界Technology Theurgy: Light Aura》是丁浩祖以雷射與多聲道構築結界意象的發想作品;而王福瑞主任帶來的創作《聲光2025 Sound Light 2025》則以身體撥動光束,進而激發共鳴。
最後,林書瑜老師作品《皓夜Luminous Night》期藉由光影的生成與消逝,喚起對記憶與存在的思索,同時也提醒人們,即使身處流動的時代,仍能在片刻中捕捉到真實與延續。
更多活動訊息請洽「2025關渡光藝術節」官網查詢,網址為:
https://www.facebook.com/KDLAF。
攝影 王世邦 吳俊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