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藝大藝術與科技中心於11月18日邀請到日本新媒體藝術先驅大師藤幡正樹 (Masaki Fujihata)教授蒞校舉辦講座,透過現場示範說明其相關作品之創作源由與歷程,帶領與會師生們感受數位新媒體科技藝術創作的奧妙境界。
日本新媒體藝術的先鋒—藤幡正樹教授,其作品對當代科技藝術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啟發影響力。他將最新科技的特有特色,注入其互動藝術、虛擬實境以及網路連結作品,並提出相關藝術媒材從未表現過的各類議題,同時賦予藝術作品嶄新的生命氣息。於1980年代起,藤幡教授投入了電腦繪圖與動畫領域,之後隨著數位科技蓬勃發展,並開始尋求數位科技在藝術表現上的可能性,大膽踏向未知的藝術領域。
「所謂的互動,最重要的課題是如何建立起使用者與作者之間的關係…」,藤幡教授並以《生命之聲》這項獲得2013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互動藝術類Award of Distinction獎項之作品為例。
他認為,現今的世界充滿噪音與憤怒,無論在哪裡,人總是對時局感到憂愁,現今的世界更充滿噪音與憤怒。也因此,人們偶而想要放聲吶喊,不為任何特別目的,也沒有明確理由。而透過這項作品,提供了一個吶喊的場所,人們可以對著網路空間吶喊,看見並聽著自己的吶喊記錄在網路上。
《生命之聲》邀請參加者騎著腳踏車,沿著一條專為這項計畫預備的「吶喊車道」騎乘。每台腳踏車配備一台衛星定位紀錄器以及一台攝影機。每位參加者在騎乘腳踏車同時,其騎車路徑和吶喊聲就會以環狀的形式上傳網路。
從參加者收集到的環狀波,堆疊成一座塔狀的「時間隧道」,這是一座集結吶喊聲的虛擬通天隧道。所以,《生命之聲》它不僅是一件聲音雕塑,一座由群體記憶蓋成的「無形紀念碑」,藤幡教授期能透過此作品搭起現實空間與網路空間之間的橋樑,來探討人類如何表現生命、生命力、網路活動,以及如何以數位的形式記錄共同記憶。對他來說,要解答這相關問題,唯一的方法就是創造新的媒材,並且拓展創意,而參與這項作品的每位參加者以及他們的吶喊,就是連結科技與記憶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