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第 33 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藝術節」今年首次以「春季篇」與「秋季篇」的雙軸策劃,融入節氣概念,帶來更具延展性的藝術體驗;同時,透過戲劇學院、舞蹈學院、音樂學院的跨界合作,拓展藝術的公共性與多元可能。首檔活動就從4月8日起於關渡美術館舉辦一代劇場設計大師,也是北藝大名譽博士聶光炎先生特展《凝視舞臺——聶光炎和我們的劇場時代》。
在4月2日舉辦的活動宣告記者會上,學術副校長暨教務長林劭仁教授表示,作為最高藝術學府的北藝大,多年來透過「關渡藝術節」呈現不同的師生展演豐碩成果,也讓同學們的學習視角更深更遠。今年負責籌劃的戲劇學院更精心規劃從4月起,分為兩個不同時段,呈現不同藝術領域,動靜態的展覽與展演,誠心邀請各界民眾踴躍前來北藝大,參與這一系列由大學主辦的藝術節盛宴。
戲劇學院王世信院長提到,2025「關渡藝術節」首先登場的「春季戲劇篇」,將於4月8日至5月18日假關渡美術館一樓展出旗艦製作《凝視舞臺——聶光炎和我們的劇場時代》特展,藉由聶光炎先生橫跨五十年劇場設計生涯的手稿資料、設計圖稿、舞臺模型、照片等檔案文件,完整呈現其設計風格與臺灣現代劇場開拓之歷程的深刻交織。該展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與臺灣技術劇場協會(TATT)共同策劃。
此次展覽依循時代脈絡的梳理、經典設計的再現、親歷者的口述記憶,以及工作空間與創作歷程的還原,透過回望聶先生橫跨五十年的職業生涯,包括親筆手稿、舞台模型、歷史照片等形式文件,帶領觀眾從探索到奠基,從個人的美學追求到整體劇場環境的建立的發展歷程,藉由展覽帶領觀眾穿梭劇場幕後,見證臺灣表演藝術與劇場美學從無到有,重新凝視聶光炎與我們的劇場時代。
擔任此次活動的策展顧問楊淑雯老師表示,這次在關渡美術館的展覽,精選了聶光炎老師8個作品,並由劇設系楊金源老師透過手稿重新復刻舞台作品模型。其中作品《八月雪》,更是以1:10 比例尺的概念重新復刻模型,重現在戲劇廳的舞台場景,令人期待。
此外,另一檔由臺日團隊共製之戲劇節目《流浪樹 / The Wanderer Tree》,也將於6月26日起一連四天,假北藝大戲劇廳盛大演出。《流浪樹》是由北藝大校友團隊山峸製作設計擔任製作,日本實力派劇團 「ゴツプロ!」(52Pro!) 攜手打造一場跨文化的精采演出。
同時擔任特展展場設計與《流浪樹》設計總監的山峸製作設計負責人袁浩程表示,身為北藝大劇設系校友的他,在畢業十年之後能回到母校參與關渡藝術節活動製作深感榮幸,也期待這次的交流,能讓學弟妹們在學習過程中就可以參與瞭解不同國家劇場文化與工作的差異性,拓展國際視野。
團長塚原大助先生於記者會上表示,期以話劇作為橋梁,積極推動臺日之間的文化交流。他提到,劇團「ゴツプロ!」為 2016 年於東京下北澤成立,以「粗獷男子劇團」為號召,今年迎來創團十週年。在後疫情時代,劇團重新恢復臺灣公演,並將於今年夏天推出以戰後80年為背景的新作《流浪樹 -The Wanderer Tree》,於東京與臺北同步演出。故除在2025年「關渡藝術節」呈現之外,也將於5 月 29 日至 6 月 8 日於東京下北澤本多劇場進行首演。
此次演出作品《流浪樹 / The Wanderer Tree》以二戰期間日本統治下的臺灣為背景,描繪彼時日本與臺灣年輕人面對動盪歷史的情感糾葛與人性光芒。塚原團長期許,透過劇場這個平台所開展的臺日連結,不僅能持續深化文化交流,也可能擴展至其他領域,同時也期望這樣的交流可以長長久久。
更多活動訊息請上FB粉絲專頁,搜尋「關渡藝術節」
《流浪樹 / The Wanderer Tree》購票請洽Opentix兩廳院售票系統。
攝影 吳俊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