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集產、官、學界資源及優勢,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於10月16日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及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同步宣布北藝大進入「元宇宙藝術大學」元年。未來三方將持續深耕科技藝術領域的全方位發展,攜手共創科技藝術的嶄新整合與應用,涵蓋大數據、雲端演算法、區塊鏈及人工智慧等科技之展演內容。而將於20日起展開之開館敬獻節目《迴路花園》,也由王嘉明、張暉明兩位導演正式對外進行介紹,並由演員與機械狗現場呈現演出精彩片段。 於宣告記者會上,陳愷璜校長帶領校內多位主管包括劉蕙苓行政副校長、洪一平學術副校長、鍾永豐主任秘書、影新學院史明輝院長、音樂系吳思珊主任等主管,以及開幕節目《迴路花園》製作團隊與多位創作藝術家們一同出席與會。 陳愷璜校長表示,北藝大科技藝術館的籌組建置橫跨長達32年,這不僅是座落在北藝大的建築物,它更紮紮實實見證著臺灣當代科技藝術發展的重要階段與歷程。而在獲得故宮及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的鼎力支持下,一同打造集結產官學的全新平台,為科技藝術在高等藝術教育發展中,開拓多樣性的可能,使藝術文化的重大內容可以仰賴科技藝術擴大其效應,提供社會大眾參與藝術科技的機會。 陳校長進一步指出,這次的開幕節目《迴路花園》,像是一把啟動之鑰,開啟著虛擬世代的大門,引領觀眾進入多重時空疊合的宇宙之旅。為了籌劃開館節目,此次邀請到校內音樂、戲劇、新媒、舞蹈、電影等跨系所師生與校友齊心協力製作。另在20日的上午,也在文資學院的籌劃下,邀請到中央研究院李豐楙院士帶領的團隊,將以道教科儀「安龍奠土」來向這一路在科技藝術走來的每一位致敬,為科技藝術館落成開幕慶成祈福。 此次北藝大與故宮博物院簽訂的合作備忘錄包涵促進學術與實務結合,並共同推動博物館數位內容創作,以及數位環境建置與教育學術研究等實際交流計劃。蕭宗煌院長提到,在產學的光譜兩端,學校是教學實驗端,另外則是產品端,有什麼流程可以作為中間的聯結,他認為,故宮應是最適合的媒介。 再者,北藝大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的合作將著重於科技與藝術的前瞻創作,融合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和混合實境(MR)等藝術創作,展現科技藝術的無限可能。Taiwan AI Labs創辦人杜奕瑾創辦人談到,科技始終來自人性,人性怎麼定義體驗的深度就需要藝術的靈魂。在迎接生成式AI時代下,未來藝術的創新跟創意,不論是音樂創作、舞蹈編排到舞台設計全部都可以用生成式科技來達成高度擬真的虛實體驗,這次合作期能透過不同視角,重新定義科技與藝術結合的典範與高度。 此外,這次的記者會特別邀請到劇場導演王嘉明與新媒體藝術家張暉明老師,來為此次科技藝術館開館節目《迴路花園》進行介紹與說明。此次演出以五方為遊走動線,是一場跨領域沈浸遊走儀式的演出,以科藝館作為科技迴路的載體,打造參與者與建築對話的當代花園。王嘉明導演強調,「迴路」代表科技,「花園」則代表自然;這一次展演以科技創作,但由儀式角度切入展演的議題,引領觀眾靜心沈澱,期待觀眾透過遊走重新回到平衡的狀態。 擔任此次視覺導演的新媒體藝術學系張暉明老師提到,《迴路花園》作為開館節目,運用舞蹈、音樂、戲劇等各樣表演藝術,並讓大家遊走其中,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形態作品,宣告某種對未來創作形式的想像。 演出中觀眾將會分成四隊,由演員帶領從四個不同的路線,遊走於科藝館的各樓層,每位觀眾將有一個獨一無二的LED及聲響穿戴裝置,所經之處隨著劇情變化處處有驚喜,不但有演員的戲劇演出,還會搭配當代舞蹈和音樂,及最新的演算法、AI技術的新媒體裝置,經由各種不同元素鋪陳故事。而節目演出裝置作品,將續留在科藝館展出,展期自11月11日至12月10日,期待作品能持續帶給大眾更深入的思辨與價值。 最後,記者會上最吸睛之焦點為特別來賓—機器狗,並於現場和兩位舞者共舞,呈現演出精華片段。機器狗是由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共同成立的「臺北科技大學智慧控制實驗室」所研發,它能在行走時能夠偵測與閃躲障礙物,攀爬斜坡樓梯。在北科大前校長,現任電機系講座教授姚立德老師的大力協助與引薦下,受邀參與《迴路花園》的演出,透過複雜AI軟體編碼,依照演出劇情設定,並將擔任「引路人」的角色。
攝影 王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