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執迷,林懷民老師分享在1993年的舞作《九歌》之編舞、面具和音樂的選擇。林老師說明,他曾在1986年時來到峇里島,發現那裡的人與神密不可分,祭典隆重熱烈,所有人都戴著面具跳舞,他對此著迷,開始收集關於東南亞不同國家的祭典和宗教。之後在偶然的機緣下,在咖啡店裡的雜誌發現關於日本舞蹈影片的報導,便決定去東京住一晚,找尋那張DVD。他強調,那時的他並非為了這個舞作在蒐集材料,而是出於他的著迷和嚮往。當這些東西成為他的養分,《九歌》裡便有了西藏鐘樂、爪哇甘美朗樂、日本雅樂、印度笛樂、亞洲民間的傳統樂舞,和充滿異國風情的面具。
說到編舞音樂,林老師鼓勵年輕的編舞朋友使用古典樂,比如巴哈、貝多芬等音樂家,因為那些經典的古典樂是經過時代考驗的,有規範、有規格,只要有好的骨架在那裡,就算將古典樂抽換成電子樂也絕對成立。他同時強調,編舞家必須去做到這個規格,做得好與壞都沒關係,可是不能沒有規格。
講座進到尾聲,林懷民老師向大家分享「藝術即是生活」的觀點,強調生活裡沒有意外,只要是自己著迷的事物,它就會以各種形式留下來,成為自己潛意識裡的東西。他更鼓勵所有人,無論從什麼時候開始,不管年齡大小,都應多閱讀經典作品,聆聽歌劇及古典樂,來提升自己的心靈和視野,同時用心生活,吸收各種養分,進而內化成為自己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