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昆穎

科技藝術研究所 92級校友

擁有空間、哲學、藝術與演奏文憑,跨域學習交織的過程中,明確地對應出獨特的思考邏輯及美學發展。投入各項創意主持,從音樂美學發展出獨特的詩意特質,單純而大膽的配器、工整又混搭的視覺結構、近哲思而入自然的概念,都在鮮明而跳躍的節奏中,令人過目不忘。實踐為跨域藝術家、設計思維者、科技實驗者、社會觀察者,近年專注於創意組織營運、當代創意論述、聲光機動態編導,繼續探索共創合作的跨域呈現。

2008年以作品「海的百篇-養海」獲得臺北美術獎,展開跨域與創意協作,創立「豪華朗機工」,並帶領華麗邏輯公司,擔任創意總監。2017年擔任「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開幕文化節目導演,及聖火裝置藝術家。2018年「臺中國際花卉博覽會—聆聽花開的聲音」同名聲光機導演。於2020年擔任「臺北白晝之夜」藝術總監,及2021年「臺灣文博會—數據廟」總策展人、2021年「臺北白晝之夜」、「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藝術總監。2021年以「臺灣文博會—數據廟」獲得LaVie創意力100 創意展會獎,及LaVie創意力100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獎。

在北藝大的日子,是一個很奔放的年代,一心一意想創造想創作,不斷地尋找、思考、研究,不斷的發生實驗,最美的事,是遇見各種藝術好手,在學習的過程,無限交流,專心探索更多可能,在往後逐夢的路上,奠定了美好的心法,那時的單純,不時迴響在我的生命流中,甘苦同行,謝謝北藝大。

期勉學弟妹們,知道自己,實踐自己,相信自己。

更多資訊|豪華朗機工FB專頁

 

沈安琪

動畫學系 100級校友

臺灣動畫創作者,目前旅居美國洛杉磯,在ILLUMINATION擔任分鏡師一職。參與過超級瑪利歐電影(2023)、環球影城遊戲設計以及電影行銷企劃。2015年於動畫系畢業後,隨即進入加州藝術學院深造。學生時期製作過約13部短片,並於2018年獲得迪士尼分鏡實習的機會。喜歡踏出生活圈、嘗試新事物,並把生活中觀察到的點滴趣事畫成日常漫畫。

我在北藝大的收穫非常豐富與充實,除了結交了幾位好友外,也擴充了動畫的專業知識。從實驗動畫、2D手繪到CG製作,每一樣都有機會學習並從中摸索出自己的創作風格與興趣。每一次的團體/獨立製作也幫助我更加了解動畫pipeline,認識自己的長處,並慢慢發現自己喜歡「說故事」。因為當年在動畫系的這些磨練,讓我之後來到競爭激烈、分工精細的好萊塢產業時,能更快速明確的知道自己想走的方向。非常感謝動畫系的誕生以及當年系上每位老師的諄諄教誨與耐心,讓不是美術班出生,只是單純熱愛畫畫、嚮往製作動畫電影的我,也能一步一步慢慢朝自己的夢想前進,並將自己的所學回饋給更多人。

期勉學弟妹們,「當你/妳是一顆種子的時候,就好好把種子當好,不要急著想成為大樹!」, 這句簡單又深刻的話,對當年專業能力還不足、容易焦慮、擔心未來的我,有一股莫名的定心作用,希望它也能幫助你!

更多資訊|沈安琪個人網站   沈安琪FB專頁   沈安琪IG專頁

 

林君陽

電影創作學系碩士班 93級校友

我一開始以攝影師自居,後來也手執導演筒了許多年,從《我們與惡的距離》獲得關注,似乎被定位在關注社會議題的創作者;再以《茶金》去照看大時代裡浮沈的小人物,企圖解封臺灣歷史故事的可能性;《做工的人》等等有機會手持攝影機穿梭片場工地的當下,說到底總是在期待著新的觀點,讓自己可以更了解關於人的貪嗔痴傻。

要簡而言之地說自己是誰?我來自北藝大,畢業於電影創作學系碩士班,自詡是個說故事的人。那幾年在關渡無數次上山、下山的光影,留下來的諸多記憶碎片裡,其中有一個想在這裡跟學弟妹分享:那是在易智言導演的課上,他說:「40歲,是一個導演最精華的年歲,對於技術的掌握、對於生活的經歷都在那個時間段落裡因為豐滿、得以鋒芒。」

坐在教室裡的我,那年23歲。

於是我放下了急切著想告訴世界「我在這裡」的焦慮,專注在眼前生活裡的每一個經驗與機會。

我今年41歲,是個還在山路上繼續行走的導演。

更多資訊|林君陽FB專頁

 

照片提供 林昆穎  沈安琪  林君陽

    位置
    資料夾名稱
    關渡通訊
    發表人
    秘書室
    單位
    影音網 (root)
    建立
    2022-11-04 15:22:11
    最近修訂
    2022-11-04 15: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