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藝大人文學院於5月20日邀請國際導演蔡明亮先生蒞校舉辦講座,由副校長李葭儀老師開場,與師生分享推廣電影美學的歷程,及其影像新作的創作理念。
講座之前,蔡明亮導演特別先到餐廳與學生近距離互動,展現將藝術帶入生活的行動力。「我喜歡接觸每一個支持我電影的人,因為在推廣電影的時候,我同時也在推廣『美術館』的概念。」他以參訪歐洲的經驗為例,提到歐洲人將美術館視為生活的一部分,美學是從小養成。「我時常在歐洲看電影節,看展覽,注意到排隊的人總是老中青都有,他們看商業片,也看藝術片。商業和藝術創作,好像沒有什麼衝突。」但是在亞洲的環境,如果不是拍一些大眾的口味,就很容易被邊緣化。
他認為美學教育的缺乏,同時也反映在大眾觀看電影的經驗。過去蔡明亮曾被質疑作品孤芳自賞,一般人「看不懂」他的電影。但他表示,這次的新作越來越少人問他電影在演什麼。「這個我其實也沒辦法回答,如果我告訴你我是在演什麼,你相信嗎?為什麼我們那麼沒有自信解讀自己看到的東西?你一定有自己的解讀,有自己的感受,只是沒有自信。因為我們接受的美學教育不夠。」美學是什麼?蔡明亮認為,美學就是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享受,不是誰給你的。
對於藝術創作的看法,蔡明亮則認為,創作就是個人,沒有別的。「個人是有限的,你只會做你自己有的部分,它是跟著自己走的。我年輕的時候看了黑澤明後期的電影《夢》,我當時很年輕,看的時候沒有太喜歡,可是二、三十年後,我再度看了《夢》,發覺是他在等我。黑澤明在等我五十歲的時候,看他七、八十歲時的夢。這就是作品。」
至於同學對創作意義的發問,蔡明亮也給予十分具有哲思的回應。「月亮對這個世界有什麼意義?花呢?我們自己呢?我一直在想很多問題,我們都不能定義任何事情。生命很短,創作是一種抒發。我以前念電影原理的時候,第一章就是柏拉圖說人在洞穴裡面生活,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就看到了自己,創作就開始發生。人看不到自己,當然也看不到這個世界本來的樣子。」他也認為,好的創作是會改變人的,當社會更有感地涵養美學,藝術向下紮根,三十年後,我們或許就能擁有一個不一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