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牛奔藝術節:臺灣水牛的東南亞身世,及其廟宇身體」於3月26日起展開一連四天的展演與座談活動,由來自新加坡的印度裔藝術家S. Chandrasekaran以《多重現實之迴圈 -廟宇作為身體、現實時間的動物以及儀式作為牢籠》為主題,於北藝大鷺鷥草原搭建三公尺高,象徵為神廟亦為牢籠的竹子建物,進行行為藝術表演,像是印度聖經裡死亡之王閻摩(Yama)出遊般,於每日的特定時間站在廟宇裡中,和閻摩的座騎—水牛們一同討論臺灣與世界政治。

堪稱北藝大活看板的校牛,最早的兩頭校牛,即是由藝術家S. Chandrasekaran在2005年蒞校參與「亞太傳統藝術節」活動呈現之行為藝術表演《滴血的曼陀羅》(Bleeding Mandala)帶進學校,而在往後的十多年間,水牛在北藝大的鷺鷥草原上悠然吃草,歷經世代交替,無心插柳地成為校園中最獨特的田園景致與師生們最難忘的共同記憶。

此次舉辦的「牛奔藝術節」,特別邀請新加坡行為藝術家,現任職於拉薩爾藝術學院McNally美術學系的S. Chandrasekaran教授發表其創新復刻版的行為藝術作品《多重現實之迴圈-廟宇作為身體、現實時間的動物以及儀式作為牢籠》,以印度之宗教文化及儀式中,和水牛的精神性位置,重新發掘臺灣水牛的多重身世及其文化之可能性。

這個作品主要試圖將三重現實——廟宇作為身體、現實時間的動物,以及儀式作為牢籠,三者間的內部關係問題化,並透過日常生活的社會政治狀態,進而探索這些現實所組成的隱形迴圈。

「2019牛奔藝術節」更多活動詳情請洽粉絲專頁,搜尋「牛奔電視 New Ben TV」粉絲專頁。

    位置
    資料夾名稱
    關渡通訊
    發表人
    秘書室
    單位
    影音網 (root)
    建立
    2019-03-27 16:46:24
    最近修訂
    2021-03-15 20: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