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化資源學院主辦之2018文化資源經典講座暨研究生學術研討會《新參與時代》於12月6日假國際會議廳展開一連兩天的議程,此次活動除針對「現代視野下的文化資產」、「人權教育與文化平權」、「傳統空間治理與知識傳承」、「藝術參與的管理與社會實踐」、「藝術教育與視覺經驗」、「藝術教育中的自我與身體」、「博物館的價值建構與展覽詮釋」等七大主題進行22篇論文發表外,同時邀請到日本橫濱市立大學鈴木伸治教授以《社群參與:橫濱與神奈川的藝術計畫》為題,透過講座進行分享。 另在《共創參與》論壇部分,則由與嘉義縣表藝中心張世杰主任、小鎮文創公司創辦人何培鈞,以及桃園木藝生態博物館陳佩歆秘書,分別從場域、鄉村文化及地方知識等面向切入剖析,說明如何運用創意激發民眾參與熱情等精彩案例和實務操作經驗,並與北藝大教師群進行交流與對談。 陳愷璜校長於開幕式上提到,這次研討會主題「新參與時代New Engagement Era」,其中,engage字源含義為「不再是獨自一人」,正好說明新參與時代中「人人皆參與」的重要性。他並且引用法國藝術評論家尼可拉·布西歐的「關係美學」理論,認為當代藝術工作者應該對社會結構,有著更多的思考、參與和影響力。陳校長強調,知識系統作為大學之必要,北藝大應藉由知識不斷之建構,學習及創造更好出生活方式,並讓知識能獲得永續之發展。 藝管所劉慧苓所長則說到,面對「新參與時代」,除了營造友善的空間和機制,更需要積極創意的策略,號召民眾在參與過程中共創價值與意義,並期藉由這次研討會的活動舉辦,深化文化領域之交流。 在專題講座部分,來自日本橫濱市立大學都市社會文化研究所鈴木伸治教授藉由案例說明,介紹了東西方不同型態的藝術中心與藝術祭。舉例來說,芬蘭赫爾辛基「Kaapeli 藝術中心」是由Nokia舊有電纜工廠,於1991年政府與該公司換地取得場域所有權,委由房地產公司負責營運該場域,並提供低廉租金吸引藝術家進駐,及透過辦理各式演唱會、劇場表演等藝術展演活動,成為另一個新興的藝術活動場域。鈴木教授認為,這和以往政府單位原本認為廢棄舊區需拆除進行重建,轉變至也可部分保留舊有資產,加以重新活化的思維有著極大的差異。如同日本金澤市的紡織工廠改建之市民藝術中心即是轉型成功的案例之一。 此外,鈴木伸治教授也針對日本的「橫濱三年展」、「瀨戶內國際藝術季」、「愛知三年展」、「葉山藝術季」,「湘南邸園文化季」,以及「谷中.工藝季」等不同類型的藝術祭之運作模式提出說明。他並指出,舉辦藝術祭之成功關鍵,市民的共同參與成了最重要的因素。其中,從1993年開始舉辦的神奈川「葉山藝術季」與東京「谷中.工藝季」則是由民間自主舉辦,不依靠公部門補助的最佳例子。鈴木伸治教授認為,民間舉辦最大的魅力就是能持續不間斷,且為了永續發展,其中也包含要求參與者需提供不涉及政治性、有爭議性之作品參與活動。 另談到當今日本的跨領域文化政策時,他以橫濱市的創意城市政策為例,說明該計畫融合了都市設計、藝術社群支持丶創新產業開發,並透過六個子計畫達到創造出藝術家樂於居住的環境,讓產業能夠聚集,並提供市民參與之文化城市願景。鈴木教授認為,當今的時代必須讓文化重回都市發展主軸,藝術並將扮演著不可獲缺的角色。 更多研討會活動詳情,請洽FB臉書專頁,搜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文化資源經典講座暨研究生學術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