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系電影視覺特效專題講座邀請到榮獲第54屆金馬獎最佳視覺特效獎得主《擺渡人》之視覺特效總監林哲民老師,與師生們分享他參與製作包括《擺渡人》、《痞子英雄 - 黎明再起》、《狄仁傑之神都龍王》,及《微微一笑很傾城》等作品之視覺特效設計與執行過程,並針對劇情中的人物與視覺特效設定,作進一步分析解說。
現任大腕影像股份有限公司(Bulky Animation Studio)執行長的林哲民老師,先後參與過《艋舺》、《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南方小羊牧場》等50多部電影的視覺效果製作、300支廣告,《Jungle》和《阿米巴噬界》等原創動畫等作品。 電影《擺渡人》是由張嘉佳擔任編導,王家衛導演操刀監製,也是林哲民老師與王家衛導演繼《一代宗師》後,第二次合作的電影作品。於座談現場他藉由「視覺特效製作流程表」講解在該片製作過程中,視覺特效組內部是如何分工,與他組之間是如何聯繫與合作。
林老師特別為王家衛導演設置視效設計小組,即時地為導演的創意具象化。林老師並以視效分解影片(VFX Breakdown)說明在這部戲中哪先鏡頭與場面是視效合成的,例如酒吧街的背景房屋、陳末(梁朝偉飾演)摔下樓梯的畫面、酒吧高爾夫的車輛奔馳,這些畫面皆為複雜的組合構成。林老師強調,若是觀眾看完整部電影,根本不覺得這裏面有特效,那就表示這個特效非常成功。
林哲民老師認為,為了滿足觀眾的感官享受,讓影像視覺充滿戲劇張力,透過動畫特效製作,不僅可以省下許多製作上的成本,也可以達到導演想要的寫實效果。在製作過程中,視覺特效組需與導演、美術不斷進行充分的溝通,才能達到最好的成果。
會中,林老師也透過開場戲的 「Previz」 (動態預覽),進一步說明視覺特效的前期設定。他解釋,所謂的「Previz」就是視覺特效團隊在拍攝前演算出的動態分鏡圖,它可以作為前期的內容示意,或是預算討論的基礎,也可以作為拍攝期的畫面確認。而「Post-viz」(後期動態預覽) 通常是在現場直接製作,立即將拍攝到的人物素材合成到原先的「Previz」中。如此一來可以確認是否有漏拍的鏡頭,避免事後補拍,以及無法重製場景的窘境。
此外,由於特效在製作數位場景時,會以最永續且精準的考量來進行建模,儘量讓這些場景或物件模型的每個角度皆可被使用,而這類的數位模型,可以稱為「資產」,非只限於單次單部作品使用的數位資源。林老師舉例,好萊塢已經把整個紐約市的模型(建築、街道等)建構完成,所以蜘蛛人可以在數位化的紐約裡自由地穿梭飛翔。 最後,電影系李道明主任於會中宣佈林哲民老師將於107學年度第一學期開設的「視覺特效III」與「視覺特效導論」課程,屆時歡迎對於視覺特效製作有興趣的同學們踴躍選課,學習視覺特效的技術與觀念。
攝影 王世邦 #擺渡人視覺特效 # Previz # 金馬獎視覺特效林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