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藝大藝術與科技中心2016《未來媒體跨界狂潮》系列講座於12月13日邀請法國龐畢度音樂與聲學研究中心(IRCAM)藝術家Olivier Pasquet與Gilbert Nouno分享創作歷程,詳述聲音與跨領域合作如何影響聆聽的經驗與感知。
IRCAM於七零年代開始致力發展混聲音樂,該機構以創作者、編曲家與程式科技研發員為重心進行整合發展,探索音樂新的可能。由於這兩位藝術家的背景分別為數學家與程式工程師,因此在參與在聲音的創作中,他們不斷提出音樂與科技同步執行並演算的可能性,並在舞蹈和視覺藝術等領域進行互動與探索。
他們此次帶來的第一部作品是聲音與數據的結合。螢幕畫面上遠觀看似亂數,近看實則是以許多細節做無限量的結合,黑與白不斷出現與削減的人造現象,反映宇宙的無限,以及人類的思維受社會影響不斷重新被建構。從線條堆積造成的時間,連結到聲音的關係,讓觀者實際察覺聲音的現象。這項作品創作時有16聲道,聲音與時間的層次以X和Y軸表現。橫向為時間,直向為頻率,白色的空隙為聲音密度的展現,意在創造另一種聽覺形式。
而第二部則是以管絃樂搭配延遲的畫面,在一片變化細微的藍色畫面中,進行橫向與直向的堆疊,讓觀者看見音樂呈現的視覺狀態。Pasquet老師表示,透過程式編碼與原創創作的整合,可以看見空間與場域之間的關係。
最後一項作品則是在一個鐵板平面上灑上鹽或沙,藉由鐵板抖動與音波,讓鹽形成另一種狀態。透過程式設計力量大小與時間,重現物理現象並予以變形,藝術家特意藉由電腦軟體建構了這樣的空間,透過數據的改變看到視覺上的差異,基本音訊造成的影像成就其聲音和空間互動的關係。Gilbert Nouno老師認為,人的生命受困於數位科技,因此想藉由這樣的作品反思機器與人之間的關係。
在Q&A部分,針對如何區分藝術創作與科學實驗,Olivier Pasquet老師說明,創作並非真正的實驗,而是搖擺於虛實之間,要藉由科學重新思考生活場域和自身的關係。另Nouno老師認為,創作中重視自我的評論與藝術呈現,因此並不會想處理他人評論的問題;另在創作過程中也沒想要得到讚賞,比較在意倒是當下的狀況與世界的延伸,並與社會情勢做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