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藝大電影系於10月31日舉辦「第一屆臺灣與亞洲電影史國際研討會:1930與1940年代的電影戰爭」,於兩天的密集會議中,邀請美國、日本、香港、中國大陸及臺灣學者與會進行演說、論文發表,與舉辦圓桌會議,一同探討中日兩國在中日戰爭期間,如何利用電影進行宣傳。
這次的研討會共分為四場,包括: 「殖民地電影與戰爭」、「中日戰爭期間的殖民主義電影宣傳」、「中日戰爭期間的中國電影」、「中日戰爭期間的電影演員 」等主題,並分別就「『幻燈會』與殖民地臺灣的戰爭映演」、「戰前與戰時『臺灣教育會』與殖民政府的電影運用」、「日本電影在上海—以孤島及日據時期為中心」、「孤島時期上海電影女星的處境與生存策略-以周璇、陳雲裳、李香蘭為例」等相關議題進行分享與討論。
另外在專題講座部分,來自美國堪薩斯大學電影與媒體研究學系的Michael Baskett教授以「帝國的問題:日本在亞洲的電影戰爭 The Problem of Empire: Japan's Film Wars in Asia」為題,提出他的見解與想法。他依據日本殖民主義的脈絡,進而檢視20世紀前半葉日本在亞洲的電影戰爭,以便把日本電影擺放在生產電影的殖民國家之全球秩序中。
而京都造型藝術大學四方田犬彥教授則以「有一千個名字的女演員李香蘭」為題,分析介紹了當時的著名女演員李香蘭。他提到,「李香蘭」或者「Shirley Yamaguchi」這個名字,對於20世紀電影史和現代史來說包含著巨大難解的謎團。因為即便執導《末代皇帝》的伯納多‧貝托魯奇導演,想盡辦法也解不開關於她的謎題,以至於無法將她的故事編入劇本。
日本大學岩本憲兒教授為深入解說日本電影與戰爭之間究竟如何相互連結,透過講題「是文化宣傳,還是國策宣傳?:戰爭時代背景中日本的電影戰略」來進行論述。最後一場專題講座,則由香港嶺南大學榮譽副教授Darrell William Davis主講,他以「大師傀儡:戰時的藝人」為題,藉此形容日本在滿洲與南京的行動。
他說明,傀儡在傳統日本文化中是被嚴肅看待的;它提供了諸多複雜的體態與抽象理論。而將他們用作比擬,用以解釋藝人與電影人(如李天祿、李香蘭)在太平洋戰爭中的作為。這些演員們參與製作了感人的電影,可是這些電影畢竟還是用來協助推銷帝國主義的目標。然而,這些目標雖是錯誤的,但並不能因此完全否定文本本身的價值,或是執行文本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