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2014年「文化資源保存與經營管理國際教學計畫」於暑期前往素有「藍天之國」美譽—蒙古進行海外教學活動,透過實地走訪當地古蹟與深入其風土民情,親自體驗感受這個由成吉思汗所建立,領土橫跨歐亞的草原帝國。
 
蒙古的領土約150萬平方公里,足有臺灣的44倍大,面積之廣大排名全球第17位。它廣大領土之特質,促使其包容了豐富的族群與文化,其中,除了主要的喀爾喀古族占了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外,其他還包含哈薩克、查坦族、布里雅特等24個族群。此外,之所以稱為「藍天之國」,是因一年中晴天可達280天以上,而首都烏蘭巴托也有「世界最寒冷首都」之稱,冬季氣候十分嚴寒,最冷月份為一月,溫度在攝氏零下20 至33度間。
 
現階段蒙古的世界遺產共有三處,分別為位於中部地區的鄂爾渾峽谷文化景觀、西北部的阿爾泰山脈岩畫群與烏布蘇盆地,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選定之兩處文化遺產與一處自然遺產。

其中,北藝大參訪團一行為了抵達位於西北部的烏布蘇盆地,從首都烏蘭巴托搭乘近4小時的國內班機,到達烏布蘇省首府–烏蘭固木後,再轉乘當地的俄式吉普車往城外行經約1小時的路程,映入眼簾的景緻,一望無際,美不勝收,令人嘆為觀止。
 
另在蒙古中部的鄂爾渾峽谷文化景觀參訪行程中,則走訪了蒙古13世紀的首都遺址–哈爾和林(Karakorum),該遺址於成吉思汗時期遷都至此後,在蒙古帝國的興盛下,曾經一度成為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但在13世紀中後期的內憂外患的戰亂中,受到重大的破壞。除了深入哈爾和林博物館認識當地的考古成果外,外圍的108座佛塔與幾處喇嘛寺廟,也是必訪之處。另從烏蘭巴托前往東戈壁省會–賽音山達(Sainshand),除參觀當地喇嘛教寺廟與遺址外,在當地荒漠中尋找恐龍化石,更是前所未有的體驗。

北藝大參訪團在此次8天行程中,不僅橫跨了蒙古的東西部,造訪多處古老遺址景點,實地體驗居住在蒙古包內的生活,品嚐道地奶酪、馬奶酒、羊肉、奶茶等等的傳統美食,同時欣賞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音樂類無形文化遺產的「呼麥」與「長調」。

蒙古,不同於一般的城市文明,擁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更造就發展出自己獨樹一格的草原文化。
 

    位置
    資料夾名稱
    關渡通訊
    發表人
    秘書室
    單位
    影音網 (root)
    標籤
    地點:蒙古
    建立
    2014-09-04 00:00:00
    最近修訂
    2021-03-15 12:3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