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報導 圖文提供/戲劇學院】著述創作等身的姚一葦教授(1922年4月5日至1997年4月11日),是著名的劇作家、美學家、戲劇學者,更是 70年代台灣劇運──實驗劇展──最重要的推手,同時,他是台灣戲劇和劇場教育普獲尊重的教育家。姚一葦教授主持的五屆實驗劇展,發掘了當今台灣劇場創作與教育的中堅份子,如金士傑、李國修、劉靜敏、馬汀尼、蔡明亮、王友輝、陳玲玲(洪祖玲)、林靈玉、彭雅玲等等,一葦教授創辦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造就時下傑出的劇場藝術家,如創辦果陀劇場的梁志民、綠光劇團的羅北安、紙風車兒童劇團的李永豐、相聲瓦舍的馮翊綱,跨越劇場和電影的劇作家/導演鴻鴻、王明台、楊順清,或如表演藝術家陳湘琪、戴立忍、吳倩蓮、郎祖筠等等等,名符其實的桃李滿天下。
在1999年,當時已癌症末期的李應強師母,為她衷心摯愛的夫婿建立了姚一葦藝術基金委員會,希望一葦師為戲劇、文學、藝術全心奉獻的風範,得以薪火相傳。在一葦師逝世十週年這非常時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的戲劇系所、劇場設計系所、姚一葦藝術基金委員會、博物館研究所、戲劇學院等,鼎力共襄盛舉,以一系列紀念活動來表達大家對一葦教授濃烈的緬懷之情。四大紀念活動分別是:
博物館研究所:「一葦渡江──台灣劇場的領航者」特展 (5月4日~6月3日)
展場地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二樓
戲劇學院2007夏季公演:姚海星導演姚一葦劇作《一口箱子》(5月25~27日、6月1~3日)
姚一葦藝術基金委員會、戲劇學系所:姚一葦劇本獎與論文獎
戲劇學系所、姚一葦藝術基金委員會:再造台灣劇場風雲──姚一葦國際學術研討會
一葦師曾自況是喝著五四奶水長大的, 5月4日這天,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一葦渡江─台灣劇場的領航者」特展為這系列活動拉開序幕,展期一個月。
5月下旬,姚一葦教授創辦的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原國立藝術學院戲劇學系)夏季公演,推出《一口箱子》。此劇在1977年由中國文化學院藝術研究所戲劇組公演,在當年荒蕪的台灣劇場是一大盛事,三位剛歸國戲劇學者擔綱藝術群:導演黃美序、表演教練汪其楣、設計司徒芝萍,演員有李立群、金士傑等,此次演出被視為實驗劇展的先驅。三十年後,當年尚就讀政大歷史系擔任此演出服裝執行的姚海星,而今已是北藝大戲劇系所資深教授,為了紀念三十年前《一口箱子》演出時里程碑的重要意義,傳承父親戲劇衣缽的姚導演選擇搬演此劇。在一切見怪不怪的今天,《一口箱子》的失落感與荒謬性如何被演繹出來?這是大家很好奇想一睹究竟的。
姚一葦教授曾坦承最喜歡的頭銜是「劇作家」,其次是「戲劇學者」或「美學家」;無論劇本創作或學術論述,一葦師都有傲人的成就。在這十週年的特別時節,姚一葦藝術基金委員會與戲劇系所舉辦「姚一葦劇本獎與論文獎」,鼓勵有潛力的新人在創作與思想的領域再接再厲。
整系列紀念活動以6月2、3日「再造台灣劇場風雲──姚一葦國際學術研討會」達到顛峰。來自海內外的學者如馬森、林克歡、黃美序、黃承元、陳正熙、司徒芝萍、牛川海、張啟豐等人,對一葦先生的創作和論述,提出精闢的見解。姚一葦因戰火而來到台灣,在台灣五十多年,他對戲劇單純的熱愛,徹底改變了台灣現代劇場的面貌與質地;是命運選擇他作為台灣現代劇場的祖師爺?還是他改寫了台灣劇場的命運?在他辭世十年後的今天,戲劇學者當有不同的評斷,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姚一葦是台灣現代劇場的領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