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紹元 採訪報導】大學生玩樂團隨處可見,但主攻客家音樂且在國內各項競賽中皆能獲獎的樂團就屬相當特別了。2007年,「小孩子樂團」的誕生,不僅讓國內的客家音樂因新生代團體不同以往傳統的演奏手法,與獨樹一格的演唱方式,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而帶動起這股客家新音樂浪潮的,正是一群來自音樂學院愛好客家音樂的學生們。
小孩子樂團成立於2007年初,原始成員為三位音樂學院學生所組成。樂團主要創始成員包括管絃擊樂研究所研三主修擊樂的蘇郁涵、張幼欣,以及音樂系大三的小提琴手張祐豪。而今年在成員張幼欣出國研修後,加入科藝所研三吉他手王仲堃、音樂系大四非洲鼓手陳雯欣,成為更堅強的團隊。團長蘇郁涵表示,會選擇小孩子做為團名,主要是因為孩子在客語的念法稱作「係人仔」,這與他們想表達對於玩音樂、玩創作,始終抱持著「係人仔」般「玩耍至上」的態度不謀而合,同時也代表著團員們期許自己能唱出屬於自己年代的客家歌曲、玩出年輕人共同的客家記憶之另一層涵義。
去年2月小孩子樂團初試啼聲,即以結合山歌仔和俏皮話的「隨便玩」一曲,榮獲苗栗客家音樂大賽冠軍。而樂團最新創作曲「係人仔的夏天」,也在2007年台灣原創流行音樂大賽中,獲得佳作;團長蘇郁涵也於此次比賽中,以描寫與父親互動的「頭哪毛的色」一曲奪下首獎之殊榮,這首歌曲並收錄在原創大賽之《逐夢之歌》專輯內,該專輯並於全國校園中推廣發送著。此外,小孩子也參與過行政院客委會主辦「2007 A-Ha 藝術節」系列表演活動,與台灣原創音樂大賽校園系列音樂會到全台巡迴演唱。
團長蘇郁涵也提到,現在樂團的比賽成績還算不錯,但一開始準備報名時也是遇到許多的問題與挫折。雖然團員們本身多為客家人,但大家的客家話都不流利、甚至可以說有點爛,再加上課務繁忙且有點排斥比賽,一開始參加報名時都還是有點提不起勁,但在高額獎金誘惑與體內的客家血緣熱情奔騰的狀況下,最後還是決定以客家為主題進行創作,結合自己小時候的故事與每位團員主修之音樂專長,一同創作出了這些動人的客家歌曲。她說到,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團員都是在結束完一天主修的課程與練習後,在深夜時分才有時間擠到自己那間小小的出租套房中,一直練團到凌晨。在練習的過程中,有辛苦、也有衝突,但最重要的是,大家都在唱著自己的歌、彈著自己的創作,所以都練的很開心,甘之如飴。此外,團員們也提到,在此要特別感謝北藝大藝科中心的王福瑞老師,一直以來協助提供電腦音樂實驗室錄製DEMO帶,讓樂團能有高品質的DEMO帶來順利報名,參加比賽。
蘇郁涵說到,因為這幾次的比賽都是以客語創作,在創作的過程中,她發現客家語言的音調與特色是可以很直接地對照到自己本身的情感,如對家庭、生活與情緒…等等。反倒是,有些情緒、感受用平常習慣的國語來表達偶爾還會害羞、擔心,但用客語說出來反而是自然的、神秘的、安心的。所以,她將自身對於父親的愛與感謝,創作成「頭哪毛的色」一曲,並深受評審的肯定,獲得首獎之殊榮。這首歌裡,蘇郁涵用自身簡單卻帶有深刻感情的聲音,娓娓地唱出從小到大跟父親的互動的過程。歌詞中也提到,直到有一天,她發現父親雙鬢已漸漸發白,原來時間已經在父親的身上留下了痕跡,而自己卻還沒有足夠的能力,讓父親可以好好休息的不捨與感慨。而每當樂團在校園巡演彈唱這首歌曲時,也受到許多年輕人的喜愛與迴響。她表示,或許很多人聽不懂客語、不了解歌詞的意義,但所呈現之溫柔的歌聲、深情的曲調,就能深深地打動許多人的心。
在參加完2007年的原創音樂大賽後,團員們一致認為,在目前的原創音樂領域裡,除了活動參與者踴躍之外,發表之作品皆呈現出十分年輕化、流行化,讓客家語言與流行音樂結合,努力讓更多聽眾能較容易去接受客語歌曲。但同時他們也指出,現階段的客家音樂還是缺乏一個主要且有力的平台來推動。
今後,小孩子樂團全體團員們仍會繼續努力於客家音樂的創作,希望客家的歌可以變成讓大家廣泛接受的音樂類型。因為他們相信,語言不是大家接不接受音樂的關鍵因素,因為許多沒學過日文、英文或其它語種的人,還是會唱英文歌、日文歌等外文歌曲,因為歌曲的音樂、曲風才是能否讓聽眾們接受的關鍵因素。對小孩子樂團而言,客語不會是一個障礙,未來更將努力讓大家接受客家音樂、喜愛客家歌曲,他們也仍會不斷地創作出更多讓大夥可以朗朗上口、千里傳頌的動人客家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