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譽國際的歐丁劇場大師Eugenio Barba先生在戲劇學系盛情邀約下,於1月19日、20日蒞校擔任大師班講座教授,由戲劇學系主任暨所長洪祖玲主任和戲劇學院鍾明德院長分別擔任主持人及引言人。 Eugenio Barba為這次講座提出了富含禪意玄機的總標題The Finger and the Moon,首日「奧丁年華」,暢談歐丁劇場成立的機緣,以及他與歐丁劇場長達44年的親密關係之內在精神,次日「親炙葛羅托斯基」,從近代歐洲劇場諸位扭轉乾坤的改革者鄧肯、克雷格、阿鐸、布雷希特等人說起;與會者於驚嘆Eugenio Babra學養豐厚洞見卓越之同時,更進一步深化瞭解當代西洋劇場的歷史與脈絡。同行的歐丁劇場資深演員茱莉亞‧瓦雷(Julia Varley)也在現場演出幾個劇作片段和即興表演,讓所有與會者親睹大師們的舞台魅力與風範。


劇場是無所不在的


Eugenio Barba大師首先說明了他如何進入劇場的過程、歐丁劇場成立之機緣,以及分享了他這一生與劇場種種密不可分的人、事與物。曾讀過軍校、擔任技工與船員的Barba大師首先談到,在他成為劇場人之前,他曾經試過許多行業,但每一樣工作當他實際去從事時,都發現到其中的困難度,是他不想要的;直到他碰到了波蘭戲劇大師葛羅托斯基(Jerzy Marian Grotowsk)。Eugenio Barba幽默地勾勒他成為劇場導演的過程,在他大學畢業以前,他曾想過要當畫家,但畫得不好,只能畫抽象畫;想當音樂家,但手指又不夠靈活;後來他覺得可以「指使人做這個做那個」的導演,看來應該會是最適合他的職業。他身處西方現代劇場最富開創性最精采的經緯點上,深受眾多大家啟發,尤其是布雷希特所領導的柏林總體劇場(Berliner Ensemble)。在1961年,遇到了葛羅托斯基,也待在他身邊學習了三年,而這三年對劇場的認知與體會,也深深地影響了他往後致力於歐丁劇場的發展與貢獻。他認為,人們會選擇劇場是因為你需要劇場,而非是來自他人的壓力,因為這個社會不會要求你去從事它、參與它,而是你自己需要它、且不斷地追求它。


肢體語言對作品之重要性 


Eugenio Barba大師提到兩項對他影響極深的東方戲劇舞蹈,一是印度的古典舞劇《Kathakali》(印度最具代表性之傳統音樂舞蹈劇),另一則是日本的能劇,這兩大劇種的最大特徵都是透過豐富臉部表情與千變萬化的肢體動作來表現。他以脫掉鞋子,赤足踩在地板上的現代舞創始人鄧肯(Isadora Duncan)為例,再次強調肢體動作能傳達表演者想要呈現之意境,這些都是用言語所無法替代的。他認為,自20世紀初,表演者對肢體的訓練開始有了不同的見解,因此,歐丁劇團的訓練十分重視在身體的肢體與聲音這些方面。Eugenio Barba先生稱劇場藝術大師們都是我們這家族的祖先,我們是特殊的族群,我們的前輩,不是被放逐、自我放逐、就是瘋狂致死。他語重心長地指出,成為一個一個真正的劇場藝術工作者不但要懂得犧牲自我,甚至得犧牲對家人的情感,沒法享有一般人所追求的家庭幸福生活。他坦承,這是一種非人性化的行業,但這所謂的「專業」是因這般完全投入才可能獲得,精彩的劇場文化因這些精湛專業人才的奉獻才有如今的盛況。


人人皆為義工與表演者的歐丁劇場


他解釋,20世紀的當代演員,不再盲目跟從,而是以一種自然、不做作的表演風格來作演出。歐丁劇場的演員來自世界各地,他們打破文化與語言的隔閡,用聲音、肢體彼此相互溝通交流,分享彼此的異國文化與人情。從最早的11個人創團至今,一開始的訓練,他要求夥伴間不能用言語來溝通,只能用手勢來比劃,用肢體去表達所要傳達的意境,有些訓練甚至很像是在做體操,這種訓練方式,當下即有人選擇放棄。然而,至今留在劇場跟他一起工作的夥伴,最年輕的也有著20年以上的年資。他談到,在劇場工作,夥伴間的關係是非常親密的,就像是婚姻關係般,要小心翼翼的去經營與維繫。他想要成立的劇團,不僅是提供娛樂表演,也希望透過表演,來敘說許多精彩的故事。目前的歐丁劇場只有五個人是有付薪的,在那裡看到的幾乎都是義工,不論身分位階,任何在身邊隨手可以做的事情都要自動自願去做,不管是奉茶、收拾垃圾等,而這也是歐丁劇場的特有文化。

至於每兩、三年會舉辦的藝術節,Julia Varley女士也做了些許說明,在那三週的活動中,每位來到藝術節的人都是工作者,也是表演者,在劇場中不會有觀察者這個角色。連續三週的活動分別進行有第一週的學習與工作坊,第二週則融合各項訓練,到了第三週就是作正式演出。她表示,表演者們會凌晨到郵局為郵差演戲,到醫院為新生兒、產婦們作演出,至老人院為老人們去做各項表演,在那裏想要不參與純粹當觀眾,會是很奇怪的一件事。她同時提到,每次的演出,也因有著不同的參與者,而產生著不同的互動,也為藝術節帶來多樣的風貌。此外,整個活動不僅為整個赫斯特堡帶來相當可觀的觀光效應,也建立起劇場與當地居民們的熱絡互動,更加顯得緊密不可分。


像Titanic向下沉淪 或選擇自助 走出自己的路


Eugenio Barba用鐵達尼號(Titanic)比喻現實的人生。他表示,若是你不想像鐵達尼號向下沉淪,你就要自己想辦法找出一條自己的路。他認為,自己若不自助,上帝是不會幫助你的!他強調,百分之八十的外在環境是早就被決定好了,所以要了解你到底想要追尋何種的夢想,去努力爭取,不然就要接受社會給你的規範。他提到,今年在波蘭將會有一本新書上市,而它的重要性是這本書將會掀露在波蘭六零年代一些共產黨的秘密檔案,讓在解禁後的今天,許多年輕人了解當時社會如何操控著各個劇場的命運,而那些也是當代年輕人所無法理解的,因為在那個年代,光是要存活下來就是一種對生命、對現實的挑戰,同時在這本新書中,也可以看到許多葛羅托斯基與劇團的相關資料。


每個世代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在觀眾迴響與提問時段,陳惠文老師問道,我們這代與下一代之間的隔閡應要如何去打破?而歐丁劇場想要留給下一代,且能傳承下去的又是甚麼?Eugenio Barba大師幽默的笑著說,不需要去想這麼多,兒孫自有兒孫福,如果我們可以留給後代子孫任何東西,那是很好的一件事,但若沒有也不用擔心。因為,就像是我的祖父輩常說的,一代不如一代,但我認為,每個世代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路,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透過教育部卓越計畫之補助,今年的3月24日,戲劇系師生共11人也將遠赴丹麥參與歐丁劇場的年度工作坊(workshop),在為期一星期的「奧丁週」Odin week(3月25日4月2日),親身體驗歐丁劇場的戲劇魅力。
    位置
    資料夾名稱
    關渡通訊
    發表人
    秘書室
    單位
    影音網 (root)
    建立
    2014-02-12 00:00:00
    最近修訂
    2021-03-15 11: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