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藝術研究中心田野教學課程本學期前進花蓮新社部落,體驗原住民噶瑪蘭族傳統香蕉絲藝術。這次的學習課程,分別於北藝大與花蓮新社部落進行授課,讓學員們認識與體驗台灣原住民獨特的噶瑪蘭族香蕉絲編織,親自感受古老編織的魅力,串連台灣原住民的生活工藝智慧。

現居住在新社的噶瑪蘭族人於日常生活中使用噶瑪蘭族語和阿美族語參半的交談著,對祖先的敬重和祭儀隨時隨地不曾忘記。而最為外人津津樂道,卻又有點兒神秘的,即是特有的香蕉絲編織工藝文化。

質地素樸的噶瑪蘭族香蕉絲編織之所以被許多專家學者重視,主要因它是當今台灣原住民族當中,唯一還使用香蕉纖維編織的民族工藝,且在香蕉絲的材料處理上和織作技術上仍保有原始的技藝,未受到工業技術的影響,在台灣編織工藝上實為珍貴的特色。

在 3 月 29 日於花蓮新社部落的第一次工作坊中,除了陳貞竹、陳淑燕老師外,另包含新社香蕉絲工坊多名工藝師的一同加入,帶領師生近 20 餘人,從環境介紹與人文踏察。參訪香蕉絲編織工坊外,另也針對香蕉樹生長環境與品種認識、香蕉纖維採集與處理,示範刮纖、曬纖、分線、接線方式等操作,乃至傳統地織機整經示範、香蕉絲纖維的創意運用練習,以及和地方香蕉絲編織耆老分享編織工藝故事等。

陳淑燕老師表示,香蕉纖維可以用來織布,主要是使用香蕉的莖桿。此外,香蕉纖維輕滑透氣,非常合適在暑熱的亞熱帶氣候中製作涼爽夏布,也因此台灣等東南亞洲與沿海各島,都有使用香蕉絲來織作布匹的技術和傳統。

噶瑪蘭族香蕉布直接是原纖維的自然色,從種植、砍伐、刮絲、晾曬、分線、捻線、繖線、整經到編織等,一群為恢復這項傳統工藝的新社老阿嬤們,曾南征北討地到台灣的許多縣市,巡迴進行這項噶瑪蘭族傳統香蕉絲織布示範演出和教學。

在工作坊中,來自北藝大的學員們,一一仔細聆聽與看著老師們的講解及示範,親自體驗實際操作製作香蕉編織的每個基本繁複步驟,並對這群致力於恢復這項傳統工藝的師傅們敬佩不已。

在結束第一次的工作坊後,陳淑燕老師也利用閒暇課餘帶領北藝大學員們繼續完成製作各項手創編織作品,並在 5 月 25 日,師生們二度前往花蓮新社香蕉絲工坊舉辦一場成果發表會,呈現了學員們這幾個月來的創意製作成果,也為這次的學習活動,劃下完美的句點。
    位置
    資料夾名稱
    關渡通訊
    發表人
    秘書室
    單位
    影音網 (root)
    建立
    2013-12-17 00:00:00
    最近修訂
    2021-03-15 09: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