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創作學系於2月25日舉辦一場大師經典對談,邀請到系上美籍教師 Ronald Michael Norman 與王童主任就電影《稻草人》與《無言的山丘》拍攝內容與場景,進行意見分享與交流。
Norman 老師曾任洛杉磯「地平線」製片公司編導製作與總監等職務,擁有相當豐富的好萊塢製作經驗,深入且喜愛臺灣的他,對於王童主任所執導過之電影,更是如數家珍。他認為,就電影而言,除了故事架構外,更要去瞭解與深入到故事背後所要表達的意涵,這當中包括發生的時空背景、人物間的情感傳遞,以及當時的社會與政治因素等考量。
以《稻草人》為例,該片以黑色幽默的手法,如帶有卡通感日本軍官、斷腳的士兵、日本將士吹奏軍歌搭配臺灣本土嗩吶樂等,取代血淋淋的場面,將戰爭殘酷與傷害、殖民地的寫照與文化間的差異等,真實、深刻的呈現在觀眾的眼前。Norman老師並強調,注入著各式樣的臺灣意象內容的《稻草人》,更是一部國際級的製作,特別是該片的流暢感與 1940 年代的好萊塢影片不相上下。他並期勉在場的學生,不要以沒有好的劇本、演員做為藉口,從事電影專業,就是要不斷的充實自己,一路不斷的突破與學習。
王童主任則說明,作為電影人,一定要先瞭解自己的土地,認同自己的文化,將根基扎穩,才能進軍國際。因此,他花了近 12 年的時間在研究臺灣史,並下定決心要拍攝臺灣三部曲 ( 另一部作品為《香蕉天堂》),分別為日據時期的大正、昭和,至國民政府遷台。所想要表達的是戰爭對臺灣人民的影響,與當中的連結,而這些因素最終都無法脫離人的本性,與想要傳達對宗教、金錢、權力與價值等方面的追求。
王童主任談到,電影是要透過聽覺與視覺,打動觀眾的「心」,傳達真正的感動,而非僅讓觀眾透過螢幕,產生感官的不斷變化,那都是空的。如果以做畫來形容他的作品,《稻草人》可以是幅水彩畫,那《無言的山丘》就是一幅進階的油畫。「一部好的作品是急不得的…」王主任如此強調著,他同時鼓勵在場的同學們,要在 35 歲前下定決心,仔細規劃未來十年要去做的事。此外,也須不斷地去與週遭的人一同分享、討論與發想,因為拍電影就如同是一雙腳,一隻代表著理論,另一隻則是實務,雙腳打直了,就可以大步的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