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音樂學系邀請到現任教於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大學的Sophy Keo教授蒞校指導學生們柬埔寨PintPeat (錛別)樂器,自9月19日起,展開為期一週之講座與工作坊,從認識音階與文化史,到學習調音和曲目演奏,帶領同學們深度瞭解柬埔寨傳統音樂之美。
在9月26日所有參與此次工作方的同學們舉辦了「柬埔寨Pint Peat 音樂工作坊成果發表會」,於正式演出前音樂學院蘇顯達院長首先對Sophy Keo教授的指導教學表達最誠摯的謝意外,他同時也感謝傳音學系在蔡凌蕙主任的領導策劃下,陸續透過多元的學習計畫讓同學們有機會能接觸到亞洲各類型不同的音樂文化,並期待這類型的工作坊活動能持續辦理。
傳統音樂學系蔡凌蕙主任則說明,此次的工作坊從傳統樂器有到上課練習空間,共結合了高教深耕音樂學院「樂器不柬單」子計劃、跨院計劃「活水的芬芳」子計畫,以及「圖儀計畫」之「亞洲樂器空間(籌備期)」計劃等多個項目才能順利完成,再次感謝校方各單位的協助與支持。
Sophy Keo教授說明了柬埔寨PintPeat (錛別) 之相傳起源於6世紀扶南王朝的PintPeat (錛別), 是柬埔寨極具代表性的樂團形式,樂團編制以打擊樂器為主,兼有雙簧樂器。 在今日柬埔寨社會裡, PintPeat (錛別)除了在古典舞蹈、面具舞、皮影戲等演出現場伴奏外,也頻繁被使用於不同的宗教儀式中。
此次音樂會主要演奏曲目為《Plaik》與《KetBorathet》。前者意指葉子成長。通常在傳統舞劇演出《Reamker》(高棉版的羅摩衍那) 時,伴以神獸大鵬金翅鳥Garuda出現的場景;後者則意涵著爪哇人造訪柬埔寨。該曲風格詼諧有趣,通常在傳統舞劇演出中,通常是伴隨隱士智者出場的背景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