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今年以「翻|藝述」為主題,五度參與2016年臺北國際書展,期間除展出北藝大各類專業藝術優質出版品外,另舉辦新書座談會,由作者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親臨現場,共同分享藝術專業、美學普及之出版成果。
而今年的「國立大學出版社聯展」以「學術作為一項競技」為主題,除北藝大外,另包括臺灣大學、中山大學、中央大學、中興大學、交通大學、成功大學、政治大學、清華大學、臺灣師範大學等十所大學出版社策劃,共同打造一座專屬於學術出版的公民廣場,展售逾千種學術出版品;展場設計藉由「學術競技」概念,以木作打造形如廣場的半圓形劇場和階梯式聽眾席,讓來自各領域的作者、讀者匯聚於聯展的舞臺,在此展開為期6天,如同競技般的學術知識交流。
兼顧學識與生活美學的藝術知識饗宴
北藝大出版品在厚實的學術資源的撐持之上,以多元面貌為讀者帶來兼顧學識與生活美學的藝術饗宴。此次除展出百餘本各類優質出版品外,同時安排四場新書專題講座。其中,「改變界域的藝術人」是由張中煖副校長與吳玉鈴老師擔任主講者,分享新書的創作歷程。
藝醫共學計畫是一個以藝術帶動課程創新,透過藝術為本的行動學習方式,此書記錄了從教學理論到課程實際經營,不僅具有重大意義與指標性,更串連起醫者、高齡長者、特教老師與孩童,在社會參與及對話中,發展創作、教學與學習過程一路上,一個個動人的分享。
在「身體技術作為工夫實踐」座談會中,邀請到作者葉根泉老師分享他多年來對臺灣現代劇場長期的關注與觀察,並與戲劇系洪袓玲教授進行一場精采對談。書藉內容主要為處理臺灣現代劇場從60年代到90年代劇場身體、話語、和文本敘事之間的消長與辯證。此外,並驗證60至90年代臺灣現代劇場,包括臺灣80年代末期興起的「本土化」運動,如何從修身的歷史經驗,找到臺灣現代劇場獨特的主體性、朝著追尋自我的方向前進,為研究臺灣「劇場身體論」的重要著作。
打開閱讀視野 探索發掘多元藝術新域
第三場由音樂系潘世姬教授所主講之「孤獨靈魂的撞擊:繆斯與超人」,以建立西方第一部聯篇歌曲的貝多芬為始,透過創作者彼此書信往來、作品交流,及文獻記載,搭配從音樂學、作曲、理論、音樂詮釋與表達等學科領域,進而闡述說明其樂曲創作動機以及音樂與情感表達的關聯性。作者認為,音樂與文學的結合是十九世紀西方重要的音樂發展,此發展更使得音樂的情感表達臻於高峰。
而最後一場講座「浪人吟」,主談者暨作者為通識教育中心吳懷晨副教授。他以冷靜的雙眼注視家國,在學術和藝術持續對話中,將偌大的山海自然、都市高樓下生命的浮沉,封印在這本由字詞鐫刻集合揉成的小宇宙。透過詩體現創作者的反省與觀察、體現創作行為背後強烈的人文關懷,正如陳芳明所說:「吳懷晨的詩,就是他的哲學思考」,這本詩集不僅演示了每一位從事創作者都無以迴避的重要課題,更是北藝大自開始出版以來的首本詩集。
於這次書展中同時也展出戲劇學系陸愛玲教授所著之新作《常中之變,變中之常:愛與死的生命河流與創作秘域》,書籍使用豐富的劇照,令讀者能鮮明具體地隨著作者文字進入劇場世界。此外,文化資源學院《世界遺產之旅》系列叢書也加入澳門、柬埔寨、烏茲別克和蒙古等新作,迄今已有17本出版品,繼續引領讀者打開視野,探索多采多姿的世界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