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17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2015歲末展演推出全本《薪傳》,於12月10日在舞蹈廳共計演出11場,並在20日最後一場次後,舉辦「《薪傳》重建之北藝校友座談交流會」,而這也是繼舞蹈學系自1983年創立以來,歷代薪傳校友藉《薪傳》經歷,一同身心洗禮、體認社會集體記憶。

《薪傳》為舞蹈學系創系主任林懷民教授編舞,是一部藉講述四百年前臺灣漢人祖先唐山過黑水溝來打拚的故事,帶出社會集體或個人堅忍不拔的精神。這個作品於1978年由雲門舞集首演,1984年舞蹈學系的公開展演包含其中的《渡海》。此後,或全本、或選粹,演出《薪傳》幾乎成為舞蹈學系師生的共同記憶。
 
更多關於《薪傳》與北藝大舞蹈學系的文章,請搜尋F B粉絲專頁「北藝大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而今年的全本《薪傳》由舞貫七、六、五生及碩士生共52名學生組成三個卡司,以及音樂學院博士生盧煥韋指導8名擊樂手組成二個卡司進行現場演奏。另由舞蹈學系楊美蓉老師出任藝術總監及舞作重建暨排練指導,與1998年參與《薪傳》二十週年全本演出的校友林佳良和余建宏,以及2003年參與雲門舞集三十週年特別公演演出的邱怡文協同排練指導。

《薪傳》呈現先人以血、汗搏鬥,不僅是舞蹈演出,而是每個動作都扎實地迸發出勞動的力量。舞蹈學系系主任張曉雄指出,《薪傳》結合1970年代臺灣的處境和瑪莎葛蘭姆的訓練技巧,呈現不妥協的對抗。首演舞者、舞蹈學系副教授吳素君回顧每次重演初期,學生時常會抱怨排練的辛苦,但她則會應學生,「跳了就知道,你會被自己感動得不得了…」。

力量源自所在處境逼出的精神,但即使是首演舞者,也沒經歷過祖先開墾的艱辛,為使學生能同理,排練指導除了要求學生尋根探查祖籍,並藉相關電影、書籍理解時代脈絡,楊美蓉老師特別安排學生到宜蘭農田,貼近土地感受拓荒的體感與艱苦。校友邱怡文感動地回顧,今年的舞者也能抓住、召喚內心的真誠。

經歷過《薪傳》的校友、舞者均認同,除了技巧的呈現,近乎磨練的排練過程,尤其是面對林懷民教授的指導或一次次重頭排過的要求,藉同理祖先的艱辛達成心智成長。而隨時代變遷,每一代《薪傳》舞者都有自己獨特的記憶。

2005年選粹的舞者蕭源斌體認到,完全付出、完全丟出自我後能得到更多;2012年選粹的舞者陳群俯提到,每每為了結束後呼吸到那一口氣,那種堅持與團結是《薪傳》凝聚跨世代舞者的魅力。歷年擔綱排練指導的楊美蓉老師則強調,每次演出並非期待一模一樣地再現《薪傳》,而是尊重每個世代的狀態。

    位置
    資料夾名稱
    關渡通訊
    發表人
    秘書室
    單位
    影音網 (root)
    建立
    2016-01-26 00:00:00
    最近修訂
    2021-03-15 14: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