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於2015年出版之《起身共舞‧藝醫同行:改變界域的藝術人》一書,是由張中煖教授、王雲幼教授、容淑華副教授、吳玉鈴及吳岱融等五位老師們共同編著,紀錄「藝醫共學計畫」為期三年的課程發展經驗,透過出版,集結共同投入行動的師生,書寫並反思其透過藝術教育實踐推動跨科際教育發展的教學與學習經驗歷程。
這是一本以藝術帶動課程創新串聯起的故事,是師生一起透過藝術為本的行動學習方式,連結醫者、高齡長者、特教老師與孩童,在社會參與及對話中發展創作、教學與學習之一個個動人的分享。
當藝術遇見醫學:向身體學習的藝醫共學
專業分工的當代社會,分屬展演廳與醫院的藝術人與醫護人員,一直以來皆是重視身體、並各自發展出關注身體方法的兩個群體。透過藝醫共學計畫,這兩個以身體研究為本的專業社群,在臺灣的高等教育場域中首次有了交集。
「藝醫共學:藝術人才社會實踐先導計畫」計畫主持人北藝大副校長張中煖教授說明,「藝醫共學」是一個跨科際課程發展計畫,緣起於教育部2012年推動的「SHS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其目的之一在支持大學發展「跨科際問題解決導向課程」。而北藝大基於對藝術專業教育跨科際發展必要性的認同,願意以更開放的想像,面對藝術專業教育的變革,也因此,「藝醫共學」計畫即在跨界合作、形塑議題,反身回饋專業知識與課程領域發展的概念下,以「身體覺知、文化覺省、身體覺行」為理念,邀請醫學教育為主的陽明大學,推動藝術與醫學間關於「身體」的跨科際對話。
同時要感謝來自各領域願意加入這項計畫的老師們一路伴隨,包括陽明大學許萬枝教授、醫學系黃志賢老師與楊令瑀老師、公共衛生研究所任一安老師、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施怡芬老師,為跨越藝術與醫學專業世界所做的關鍵連結;以及積極推動SHS計畫、致力臺灣高等教育創新發展的政大哲學系林從一老師、臺大化學系陳竹亭老師、臺大社會學系陳東升老師、北醫通識教育中心林文琪老師與中正大學法律系廖蕙玟老師在計畫執行歷程中所提供的重要外部諮詢與建言,為跨科際課程發展創造了足夠對話與行動的空間,讓包含北藝大在內,這許多跨科際團隊的夢想可以得到關鍵的支持,然後找到各自獨特的方式翩翩起舞、精彩亮相。
從北藝大到陽明大學、關渡國小、臺北榮譽
國民之家 集結師生共學經驗之文集
透過這本集結師生共學經驗的文集,細細分享這段跨界旅程的所學、所思及所感,說明藝術如何嘗試連結醫療、特教等專業領域,在跨越學門的邊界上,共同為重要社會議題的解決,開啟創新思考的行動進路,為藝術和高等教育,也為參與其中的每個生命努力。
由舞蹈學院王雲幼院長所開設「動作分析研究」與「身體覺察研究」、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容淑華副教授所開設「藝術方法學」、以及吳岱融老師所開設「身體景觀」與「藝術創作與身體知識」,是構成藝醫計畫課群的五門課程,三位老師在本書中詳細說明課程理念與教學規劃,同時分享各自與跨科際教育實踐進行對話的心路歷程。
此外,共時授課的夥伴教師、修習課程且持續深度投入行動的學生,以及協助方案實作的機構夥伴-關渡國小資源教室特教老師們,分別從協同教學與學習者的角度,書寫跨科際行動學習經驗如何影響各自對於專業、對於自我學習與生命的反思。
而為能體現教師、學生與機構協作者在共學歷程中互為課程與知識建構主體的特色,本書特別透過雙封面編輯方式來加以呈現,藉以看見每位參與的師生夥伴如何從不同觀點與位置、用各自獨特、真摯的心思與行動回應跨科際學習的挑戰,共同完成藝醫共學這支美好的舞作。